这两天手机上铺天盖地推送的都是“石宝山歌会”的消息,石宝山歌会每年热热闹闹,但从小长在石宝山下的我们,却从来没有去过石宝山歌会,因为在沙溪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好人不上石宝山。”
我们便从小一直觉得“石宝山歌会”不是小孩子应该去的地方,后来因为导师和她的导师段院长在2000年沙溪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在石宝山边的石龙村成立了“白族文化调研基地”。
从此以后那个传说中守护石宝山的小村子,便成为了一批批同门师兄妹们每年寒暑假必去的地方,二十多年的时间村民也和学校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每次导师带着学生回来,村民总会亲切的对董老师说:“回来了嘎。”那语气自然得就像是出去很久的家人回来了,熟悉又温暖。
我也因为这个契机有机会跟着董老师去到石龙村。石龙村因为交通闭塞,只有一条随着石宝山景区进村的路,因此这里保持了最原始的白族文化,如白族传说、白曲、白族舞蹈霸王鞭……也成为了当地拥有非遗名录最多的一个村落。
白族的歌王歌后出自这里,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带出的许多优秀学生出自这里,好像这里总也有看不完的美景、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歌曲、跳不完的舞蹈。这里的村民个个会唱歌,人人会跳舞,董老师因常年和村民接触白族调竟也唱的很好,当时这令我们也卓为称奇。
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当然会每年定期举办一场大会,而且这里的村民定会夺个名次回去,这便是白族的情人节——“石宝山歌会”,我们也因这难得的机会,可以参加一次身临其境感受一次白族歌会的魅力。
石宝山歌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大理剑川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周边县份的白族群众聚集一处,弹弦对调以歌觅偶。歌会以即兴对歌为主,把弹弦唱白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偶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在石宝山上浏览山林古刹,祈求平安吉祥,弹三弦、对白曲,纵歌纵情,通宵达旦,尽情狂欢。
近些年政府为传播当地文化,每年歌会期间也会同时举办各种活动,如传统白曲赛歌,民间歌手、龙头三弦手拜师仪式,洞经古乐、本子曲、木雕展、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展现多姿多彩的白族民族风情。
在这里你会看见穿着“衣子比甲”(剑川地区白族服装)的白族姑娘,也会看见手持三弦的白族啊鹏在对歌台边尽情对歌,遇到好的对手一对就是三天。三天后恋恋不舍的离去相伴明年再来,有的就此以歌为伴组成搭档,对上眼的干脆就娶回家,因此石宝山歌会也有了白族情人节之说。
说到“好人不上石宝山”的传说,后来查阅文献发现不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好人不能上石宝山”,而是因为石宝山歌会由来已有上千年。以前交通不便,来赶歌会的人都要拿着吃宿用的东西,白天对完歌晚上就在山上找个地方住下。石宝山歌会期间人员众多,就会出现白天对歌如意,晚上就在一起的情况。所以就有了“好人不上石宝山”的传说。
当然了除了对歌,还要顺便游览下名胜。石宝山作为首批被批准的风景名胜之一,去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白族地区中央本主及石雕女阴“阿央白”朝拜等民俗活动,也是人们必去的事情之一。因此一到石宝山歌会,石龙村的人就开始忙的不亦乐乎,唱歌的去唱歌,去对歌台卖零食的卖零食,开车接客人的去开车,总之,一村子的人都会因为歌会而显得格外忙碌。
石宝山石窟中,有一号女性必去的石窟“啊央白”,是表现白族女性崇拜的典型石窟,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朝圣者去“啊央白”前祭拜求子,祭拜的方式就是在“啊央白”上摸香油。后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成立,复刻了一个馆就名为南诏石窟馆,如果不能去到石宝山,去云南省博也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到“啊央白”,记得大一的时候上公选课,老师讲到南诏石窟就问班上有没有剑川的?我高兴的举起手,结果老师一来就问我“白族女生生殖崇拜的标志”是什么?还好看过县志,不然答不上来,那密密麻麻的人群面前也是丢了家乡人民的面子了。只是这个问题对我印象太深,以至于后来便喜欢上了传统民族文化。
石宝山歌会还有太多趣事不能一一道来,这不,又一届的歌会又要拉开序幕了,白族儿女早已做好准备款待八方宾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