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本来好好说话的两人,最后忽然吵了起来,就连当事人有时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其实大多数是因为说话的缘故。确切地说,是说话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自我情绪,让听的人被语言中的所带的情绪左右,而忽略了话语表达的本来意思。
这样的沟通就属于暴力沟通。常见的暴力沟通有4种类型:
第一种是道德评判。
通常当他人的言行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相符,我们就会认为此人不好。
这类语言往往带着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论的意思,比如,“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真是太笨了!”,“你不爱我了。”等等。
这些语言中都暗含着说话人的价值观和需要,但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说话人的期望自然就落了空。
第二种是喜欢比较。
这也是一种评判方式。当你把对方与自己心目中的榜样进行比较时,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你不够好。”
尤其做父母的,常常喜欢在孩子面前夸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目的本来是想用这种方式督促自己的孩子上进,却忽略了他们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这样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第三类是回避责任。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用“我没有办法做”、“别人让我这么做的”、“因为我有选择困难症,我选不了”这类借口来淡化、逃避自己的责任,来解释自己的迫不得已。
仔细想想,你是否也会给自己的行为找类似有借口呢?
你考上了一所大学,读了某个专业,但你一直不喜欢,别人问你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时,你会说“父母喜欢这个专业”,为自己的选择找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回避自己的责任。
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为负责。
第四种是强人所难。
别人不答应自己的请求,就会说一些暗含着威胁的话。比如,“你不帮我,我就不走了”。
这种威胁也许能让我们一时如愿,但也会因此造成与他人的隔阂。
既然以上4种沟通方式属于暴力沟通,那么,非暴力沟通又是怎样的呢?
它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要求。
首先问自己:我观察到了什么?
留意正在发生的事情,客观描述人们所做的事情,而不做出判断或评估。“同事说他时间来不急,拒绝做这件事”是观察,而“同事对我有意见,不愿意帮我”是评论。
其次留意自己: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在说出客观的观察结果后,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此时你是高兴还是愤怒?生气还是伤心?要分清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我感到很生气”是感受,而“同事对我有意见”是想法。
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他人的言行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是我们的感受的根源却在于我们自身。
从自己的内心挖掘分析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例如“我感到生气,是因为之前我刚帮过他”。通过了解我们的内在需要,就不会一味指责他人,从而承认这种的感受源于我们自身。
最后,问自己:我希望别人具体怎么做?
这一步是为了明确大家沟通的目的,提出的自己要求。
要求越直接,越具体,就越能达成愿望。要避免使用否定的语句,比如,“不要做……”这样的请求,这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应该说,“我希望你能抽空帮我做这件事。”,而不是“你不能这样对我。”
总之,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顺势发泄情绪;要明确表达需求,而不是让别人猜猜猜,这样沟通就会顺畅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