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出门,最怕的就是儿子满脸渴求的看着我说:“妈妈,你别去上班,你陪我玩会儿好吗?” 实在不忍拒绝,可又不得不拒绝。有的时候,关上门就听见身后惊天动地的哭声,以及爷爷奶奶的百般哄劝,心下五味杂陈。
不舍分离,可分离却是每个人必经的功课。
那天早上,我和儿子都比往常起得早了一些,于是上班之前的亲子时光也相应变得充裕一些。我告知儿子我可以陪他多玩一会儿再去上班,儿子虽然很高兴,但是还是不忘提出来:“妈妈,你别去上班,你一直陪我玩吧。” 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先和他玩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提要求:“妈妈,你喂我吃早饭!”
“好~”
“妈妈,我不要吃这些,我要吃蛋糕房的那个圆圆的蛋糕卷,上面有葡萄干的。”
“那你是希望我现在去给你买回来吗?”
“是!” 回答得斩钉截铁。
“那我去给你买,你自己先坐在餐椅上喝粥,等我回来,行吗?”
“行!”
我和正在屋里看书的奶奶打了声招呼,就出去给儿子买蛋糕了。关门的瞬间,看见儿子正在大口大口的喝粥。
等我买完蛋糕回来,儿子骄傲的和我汇报:“妈妈,你看,我喝了这么多粥了!” 我一看,果然,平时吃饭有点儿拖拉的儿子,今天自己吃得极棒,也没怎么洒到自己身上。
我把蛋糕给他,然后和他商量:“你想要吃的蛋糕在这里,我帮你把它打开。但是,现在时间有点儿晚了,我得去上班了。”
“行,妈妈再见!” 儿子干脆利落得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
我第一次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愉快地上班去了。
又有一次。应他的要求,我陪他看他最喜欢的电影。(我不鼓励他看电视,但是也没有完全禁止)
看到其中一个精彩片段的时候,爷爷接了个电话,嗓门儿很大,我们基本上听不见电影里在说什么了。儿子有点儿不开心,提要求说:“妈妈,我们再重新看一遍这段吧。” “好,等爷爷打完电话,咱们再重新看。”
于是,后退,重播。
这个电影奶奶也陪着他看过很多次,此时,虽然奶奶在屋里,但是突然玩心大起,随着电影的推进,开始玩起了配音的游戏。(实在是看过太多遍了,连台词都能背出来了 :))
儿子又不高兴了,他大声的说道:“奶奶,你别说话了,好吗?” 然后要求我从头开始再重新播放一遍。
再一次,后退,重播。后来只要有一点儿杂音,就要求重播,基本上每次刚看了一点儿,就倒回到最开始。
如此往复三次,儿子主动说:“妈妈,我不看了,咱们关掉电视吧。”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样太娇惯孩子,会让孩子无法无天。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儿子愉快的面对和妈妈的分离,主动的要求关电视。
孩子的每一个不可爱的行为背后,都在向妈妈诉说:“妈妈,我需要你的爱和关注。”
孩子的每一次看似无理的行为,都在试探妈妈的底线:“妈妈,如果我做出这样的行为,你还会爱我吗?”
关键是,我们是否能真正看见孩子的诉说?当我们自己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又是否有能力去温柔抱持孩子的那些让我们头疼的行为?在我们的小时候,我们又是否曾这样被温柔对待过?
孩子,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却又引领着我们去疗愈,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有一天,不论孩子用言语还是用“挑衅”的行为来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
我都能平静且坚定地用言语或者用行为告诉他:“是的,孩子,我爱你,我会一直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