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互联网产品思考
看了那么多知识,你的效率提高了么?

看了那么多知识,你的效率提高了么?

作者: MU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08:11 被阅读23次

    关于知识付费的一些思考

    去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出现了很多知识付费的精品,不论是得到里的专栏,每天听到吴晓波还是到混沌研习社,我自己或多或少的购买了一些付费的内容,还和一些朋友共享帐号学习。我经常在网上听课,基本不太参加线下的论坛活动,因为我们发现一个人在论坛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速记,然后自己到现场是为了找存在感,刷一下微信、微博,拍几张照片,然而回去后又不看。此后,连续反复地用这种方式学习,但是,有效吗?对我而言,我更看重吸收知识的效率。

    有时候,我们听课的时候会睡觉,其实,睡觉也很正常。人为什么听课会睡觉呢?因为听到的东西对大脑没有打击力,没有和你形成很好的对接,你对信息有思维盲区。所以,当对某些内容不感兴趣的时候,也是时候要检查下自己的思维盲区。听得到里很多内容我是不了解的,尤其是王煜全老师的《前哨》讲述了很多前沿科技,还有一些专家的论文,这些就是我的思维盲区,所以后来我选择去量子学派参与了100天的一个学习,在今天终于毕业,

    我们大家都在说:“做事情要坚持”、“做事情要有效率”、“做事情要有情怀”、“做事情要抓住人性的本质”……我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但今天,我想倒过来反思一下。我想请问的是:“效率”到底是什么东西?“坚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我们基本上都在过着没有效率的生活,所以经常忙。一个月真正做出的有价值的事情寥寥无几,看似参加了很多会议,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忙碌恰恰是碌碌无为的表现。我们创业的时候,吃饭、睡觉时间也会被挤压,第一天很晚睡觉,睡觉也没有睡足八个小时,然后第二天带着内疚感去上班,然后一天下来又一直折腾到晚上2点。这个忙碌还会很有成就感,但回头一看,对公司业务的发展有帮忙吗?帮助也不大,而且对生活的改变也不大。当你不断重复这个循环模式的时候,你和那些牛逼的人,还是差距一大截。是否可以改变这种苦逼的生活和问题呢?

    效率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有一种努力叫做“刷存在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我们做事缺少条理,事先没有好好想一下,所以事后又采取很多补救措施,还有就是因为自己无能,也或者因为自己学习方法有问题…

    哈利·帕尔默说:“时间是被创造出来弥补你所失落的能力。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将不再需要时间,你将存在于当下。”你学习是因为你不具备这个能力,你是为了补足那个不足的能力,所以通过听课、大量学习来解决。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就不需要太多学习,而是去思考自身的价值。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穷人们缺少金钱,富人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就会全面下降。“一个是努力地想赚钱,一个是努力地想生活,然后一直在条件反射里面纠结。在长期资源缺乏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判断力和智力,然后引发进一步的失败。长期的脑注意力稀缺,导致脑子带宽、内存不够,脑细胞憋大。也许如前面所言,你受了启发,要住好酒店了。但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房间里面的可乐和泡面那么贵,要不要喝?我花了5分钟想要不要喝,你看,前面想明白了,后面又想不明白,然后在那边怄气。所以你的思维方式还是没有效率,思维方式有bug。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付费就是占便宜,用钱来换时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贵的才是最便宜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实操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本来我们就很闲,我们下午准备自己打扫卫生,然后为了用钱来换时间,我们请了保姆来帮忙打扫卫生节省了一下午的时间,结果我们就会闲的发慌。大学生做兼职一个小时也就10块钱,但是你是否愿意花二三十或者几百来为你省一个小时呢?比如我们读书,但是你是否会为了几分钟的阅读时间去买一个电子阅读器呢?或者你是否会为了早点去一个地方选择打的而不是倒公交车呢?这些都是思维方式的bug!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你现在生活的是一个分工的社会。你如果想要更牛逼,你必须恢复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视野。我们要清晰自己的思维盲区。如果你要找到效率的原点,就不要去找到学科,而是找到学科被分化之前的知识。

    怎么提升效率呢?

    第一,找到你心里真正的需求,找到真正的社会价值;

    在你的头脑中怎么定义成功的呢?美女、豪车、环球世界?但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么?我觉得不一定可能我们只是被电影之类的吸引了而已,真实的旅游真的很苦的。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个从小渔村走出来的富人,问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说我想过每天在海边打渔,晒太阳的日子,但是富人的弟弟因为没有走出小渔村,所以过得就是每日打渔、晒太阳的日子啊。

    还有,我想要考上好大学。那么,什么是好大学?好学校的概念也是被洗脑出来的,你要想想,这个“好学校”的信息之前是怎么被解构出来的呢?国家为了公平选拔人才,所以教育就用了考试的制度,这是必然的,学生只有符合这个价值,你才能被选取。学生会想:我要找个好学校,我才有好的前途,很少大学生会跳出这个思维。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想想什么才是未来社会和公司需要的人才,你就能比别的大学生多赚四年的时间。否则,你怎么能保证现在的你就不是未来傻逼的你呢?

    考试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价值,是教育部的需求。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是软卧,本科是硬卧,专科是硬座,民办是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一到站,都是出来找工作的,才发现公司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咱们如果能够在大学、高中的时候想到这点,你就会有效率地提前过好这四五年、五六年。好学校怎么定义?有没有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出来的奇葩呢?我们平时都在在意别人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人群价值需求。

    第二,搞清定义后,找到是什么和为什么;

    什么是你所定义的坚持?我们大多数人在听知识的时候,很少去问定义本身。

    曾经听过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一次分享说道李叫兽的学习方法论:他认为任何事物背后必有道理;学到理论后就会问自己,这个理论还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改进,通过所学的理论进行刻意练习。

    第三,设定和分解关键目标,并提炼80%关键要素;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二八法则,找到这个任务的关键目标,提炼出来80%的关键,我们可以只用20%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了,就可以去落地。大家可能听说过特斯拉的CEO亿隆马斯克,马斯克说了一段话:“‘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要消耗大量的脑力。

    第四,在过程中设计落地体系,并反复训练;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但是我觉得这是完全不需要的,只要我们通过刻意练习可以很快的就成长起来。

    刻意练习就是让我们永远不要停在舒适区,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学习,请教练或者导师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善用脑力延展的工具;

    看了这么多,但是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你毕竟是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正如汽车、飞机替代了腿的功能。

    脑子不是拿来存信息的,而是记忆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不能只是把信息留下来了,却忽略了推理过程,很多时候只要记住关键词,把记忆交给计算机手机,多和计算机进行脑力协作。

    推荐一些工具吧:好好利用“印象笔记”等工具,把知识的东西存进去,你只要记住知识的几个关键词和逻辑思维。像“知乎”这个工具也不错,它就是一群有判断力的人的大脑。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应用,欢迎大家推荐哦。有没有觉得,有的人忙了一辈子,真的还不如一个APP。思维基础不稳,思想体系没建立起来,且不善用工具。

    深挖真需求、真价值,高清定义和关联设定至关重要目标,设计落地体系,并反复训练善用脑力延展的工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那么多知识,你的效率提高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ik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