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做不到终究还是因为不知道
很多人都听说过: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这句话实用于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些道理你根本就不是真懂,充其量也仅仅算是知道。所谓的“懂得”是真正可以在生活中践行,而“知道”不是,很多事情你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毕竟从知道到做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估计大家都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决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充满热情,有时可以说是充满激情。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会懈怠,开始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
举一个最近我自己例子:加入日更演讲(每天用荔枝或者喜马拉雅录音一次,相当于对着手机脱稿演讲)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一开始我可是信心满满,认为一天录音一次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觉得我完全可以录的更多。日更演讲的群规是一周录音五次,慢慢的我从最初的一周七次录音减少到一周五次,最近两周都是录音五次,并且录音内容自己也不满意,虽说不满意,可并没有重新录的想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到了瓶颈期。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我想,也许这个事情你要的根本就不够强烈,也可以说是目标不够明确。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借口而已,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它在你价值观的排序中就会占据首要位置,接下来你肯定会首先做这件事情,又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呢?!
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情,时间真的不是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制定计划和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计划的初期,会严格按照计划的内容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这个计划很有可能被束之高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道理显而易见,同上。也就是说计划中的内心在你制定那一刻也许是触动了你的某根神经,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你非常渴望想要的。所以,我最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人生目标究竟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想要体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这个目标实现后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乃至于可以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我想这些应该是需要首先搞明白的,如果这些我们都没有想明白,而设置的计划和目标最终半途而废,这样不仅会打击我积极性和自信,又浪费了很多有效的时间。
有时候觉得,中国的学生、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听大道理最多的群体了。
记得初上中学的时候,父母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道理你都明白,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我自己也很奇怪,我感觉自己对学业、理想一类的词汇了如指掌,但是却还是会被小说、游戏之类的东西分心。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场景都不陌生。是啊,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事情却总还是做不好呢?明明知道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却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明明知道家人是最重要的,却总是把负面情绪向家人发泄……
面对事情的发生,人们做出的反应一般都是习惯性的模式,而不是应该的模式。应该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所谓“我们知道的道理”。
你知道”努力学习,奋发有为“是好的,但是你却做不到,说明你只是相信了别人告诉你的这些道理,你对此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懂得”。
自己的一点思考【随笔】如果你觉得自己”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要埋怨自己,更不要埋怨社会,请卸下你的虚妄和浮夸,直面本心。
自己的一点思考【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