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钟情于图书馆。
别人都说,图书馆是一群大学的“灵魂”。而对于我,图书馆里的足迹,则见证了我的成长。
当去过一所大学,我必然会去他的图书馆,因为,我喜欢图书馆文化的积淀,以及他的静谧。嘈杂的现代生活圈中,我觉得无法再找出第二个如此安静的地方了,沙沙的声音作响,也依然,响的理所应当。
我记得之前在樊老师的课上,他说,我们在学术上都寻找着大师,那么大师在哪里?他就在得一图书馆啊,一楼的经典书库,那里面都是大师。这也是我钟情于图书馆的第二个原因,想我在大一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的,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那时候特别羡慕米学长,我们找不到的书给他说名字,他给你二十秒内找出来,所以我闲着没事干就去书库转悠,看看这个书架都有什么书,只想把每本书都记下来他在哪儿。
我还记得徐波老师说过一句话,他上大学从来不在图书馆写作业,会在图书馆读读书,放松心情,那时候最美的是就是一个下午捧着一本书啦。我想想也是,从那以后,我在图书馆也只是作为满足我好奇心的地方,看看都有哪些新书上架,有哪些有趣的书拿来翻翻,再就是拎着电脑看看图书馆电子资源,说实话,去玩电子书库会发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又惊又喜。
下面我来聊一聊我去过的图书馆吧。
去年暑假我去了兰州大学图书馆,我在兰州待了一星期,每天都去,所以印象比较深了。新校区的图书馆叫昆仑堂,本部的叫积石堂,去他们图书馆最好的就是没有门禁,可以随便出入,积石堂的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那时候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了,相当有文化底蕴。
进入图书馆大厅,有一个2015年度借阅量排行榜,在榜30名本科生,第一名是300本,第30名是240本左右,我当时看到这个很惊讶。进图书阅览室的时候,是不允许带入书包的,这也就相对保证了内部环境的整洁,书桌整个看过去是平的,桌上两三本书就已经很多了,就像吃东西,占座什么的,也基本杜绝了,况且里面也没多少座位,不过他们有专门的自习室,整个环境特别安静,声音稍稍一大就好像与那个世界格格不入。我去的时候也是期末考试周了,图书馆周围的一条林荫道旁坐了三三两两背书的同学。
在南京我还是特别钟情于南大的杜厦图书馆,去过好几次,并无厌倦之意,在南大的朋友经常说你在浦口这么远,又过来了,我的回答是:我怕是喜欢上了这里。
进门后大厅有典藏的古籍展览,杰出校友杜厦的简介,还有一些艺术展览区。不过最为吸引我的还是LED屏上的内容,有热门借阅图书推荐以及一个到馆人数的实时统计,我当时拍的时候还不到四点,到馆人数已经3000多了,这个跟南京市图书馆大厅的差不多,都会显示实时数据。
我特别喜欢琢磨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差距,很多时候图书馆的资源都可以用数据来体现,是否利用的合理,从大量的数据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同学们怎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和习惯,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图书馆的安静更不用说了,我看到的是生怕打扰到别人的小心翼翼,我看到的是书架间闲散的来回踱步,我看到的是求知的渴望……还会偶尔随便进一间教室听听课,见一些有趣的人,收获有趣。
我在陕师大摸过那种一动就像要散开来的旧书,捧起又是一种厚重感;我在西交大瞻仰过钱学森图书馆,金字塔的端庄屹立长安……
爱图书馆,大爱“得一”,尤其喜欢你沉淀着的,南审文化,和那些读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