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边走边想散文
拒绝暴虐,首先需要敬畏生命

拒绝暴虐,首先需要敬畏生命

作者: 木皮叔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9:02 被阅读11次

    米脂的砍杀初中生,公交车上的背摔、脚踹儿童,这两幢针对孩子的事件,让人痛心,那些非人的暴行,难免会对当前社会产生悲观情绪,怀疑正义,怀疑安全感,我们同情那些深受伤害的无辜儿童,他们的不幸,是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

    一次次砍杀,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诋毁。

    现代社会的戾气太盛,一言不合就动刀,一有冒犯就动手,视生命为草芥,视道德法律为儿戏。人心浮躁了,功利性强了,公德心随之下降,眼里只有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举手投足都是唯我独尊的傲慢。人与人越来越难相处,心和心越来越难沟通平复。

    我们所了解到的现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更广的不道德和不公平,在我们视线之外,或者因某些原因,被隐藏,被销毁,见不到阳光,得不到公众的关注。

    相比曝光出来的事件来说,那些没有揭露的恶行,更让人难以心安,我们知道,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人们发现真相,只要这个力量持续存在,我们就无法保证自身安全。

    人的恶,总会有源头,追溯到童年,追溯到家庭不幸、学校霸凌,以及现实的种种不堪。人心就像个镜面,感受到什么,就在心中留下什么样的镜像。

    施暴的人,多多少少也是暴行的受害者,长期受欺凌,终有心理崩溃的那一刻,于是不计后果地反抗,把自己所受的苦难,全部返还给那些忌恨的人。狗急了还跳墙,何况人呢?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激发血性的话,助长了人们的仇恨,情绪的起伏,往往源起于身边人的话语刺激,以及周围环境的熏陶影响。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年的一次波澜不惊的口角,若干年后可能演化为不共戴天的仇恨,鸡毛蒜皮的事,也被无端放大发酵,成为天大的事儿。

    中国自古就是讲“礼”的社会,礼是规矩、是法度,是一个国家民族稳定的基石。

    有所为,有所不为,都在“礼”中规范,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都不可放肆、任性,需要内省,需要自我约束。若没有必要的限制,人们因欲望驱使,必定会无法无天,扰乱秩序。

    冤有头债有主,一般的复仇,是把一股怨气发泄在与自己冲突的人身上,使其痛苦,使其意识到当初施虐的草率,仇恨从何处来,便施予何处去,形成复仇的闭环,仇恨因此得以缓解。

    而针对不相关人群的复仇,却让人费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能够错乱到如此地步?大概怀恨在心又无计可施,索性随便找一处发泄,随便找一人施暴,无辜的人因此受到连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倒霉的时代倒霉的人,我们何处去讲理,何处去申诉?

    学校教给我们善,社会让我们认识恶,家庭则使我们感受温暖。

    心理扭曲的人,大概明白什么是善,也知道什么是恶,然而家庭的变故,家庭的不和谐,使其感觉不到温暖,冰冷的心在无情的氛围里沉沦,善,变得渺小,恶,无限放大,于是在悲凉中爆发,痛苦助长了残暴的本性,挥起刀,握紧拳头,眼前只有复仇的元素,而不管究竟是谁。

    一切责难,都是最轻松的道德舆论,人们站在不相关的地方,拿起各种媒体工具,举起谴责、讨伐的旗帜,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示威、大评判。

    有一边倒的批判,也有势均力敌的对抗,人们在摇旗呐喊时,未曾注意到,正是这样尖锐的道德归类和指责,让人变得不可捉摸、反复无常,让个别人的心理进一步扭曲变形,成为另外一个怪体。

    公众舆论,会遵从公众群体的智慧,而群体智慧远远低于个体的最高智商,人们顺应潮流,跟风一边倒,有可能助燃了并不高明的意见,不理性,不全面,不明朗,一切都在这种非理性的狂欢嗨聊中滋生狂妄、偏执和戾气。

    社会需要包容,同情弱小,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不歧视残疾,不阿谀权贵,尊长有序,世风良善。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戾气,没有暴力的环境下,家庭和睦,人人有爱,这一点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不跟风,不起哄,善待每一个生命,将生命视为最神圣,不管这样的生命是否属于你眼里值得敬重的生命。

    敬畏生命,才可能避免一次次施暴,才可能还我们真实的安全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拒绝暴虐,首先需要敬畏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k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