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袁牧(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听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我被这首小诗所震撼了。
在阳光没有照到的地方,苔生长得欣欣向荣。
苔花即使小得像米粒一般,但也自信得像牡丹花一样盛开。
这首词在经典永流传的舞台上被梁俊和他的学生唱出来,被中国人民所记住。
你们听过乌蒙山吗?梁俊老师并不是正式工,只是一个在石门乡支教的普通老师。梁俊本来是一个吉他店老板,但心里一直有一个支教梦想。2013年他带着未婚妻开始了支教生涯。
石门乡地处贵州,十分偏僻,教育水平落后。梁俊采用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方式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结合在一起,带着他的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虽然石门乡物质很匮乏,但梁俊用爱去照亮了那些孩子,让他们从石头缝里开出花来。
“我太希望他们能被更多人看见了。让更多人看见,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很少人见到的苔藓,也努力地怒放着。”梁俊如是说。
我们很多人,不都是小小的“苔”吗?我们做着平凡的工作,从事平凡的职业,爱着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也羡慕牡丹的艳丽,羡慕玫瑰的妖娆,羡慕桂花的芳香,羡慕海棠的动人。可是我们就是小小的苔,小到没有人在意。我们仍顽强的生活着,顽强的做自己的工作,我们照样有权利在自己小小的一方土地上,像牡丹一样努力绽放。
以一首小诗结尾吧:
“飘落的蒲公英种子/每一颗都会生长/风儿呼唤它的时候/它就随风而去/种子飞散在天空/飞到每一个角落/让孤独的角落长出蒲公英/角落就不孤独了/那金闪闪的蒲公英花/在那角落里/得到了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