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 第330天
4.7读《无处不在的人格》 首先要区分清楚疾病和障碍,如果一个人得了病,那叫作疾病;如果一个人出现了障碍,那还没有到疾病的层面。 到了疾病的程度,可能就需要去找医生、看病、吃药,甚至住院,但是在障碍的这个层面,你可能只需要了解、接纳,更多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方式。这是疾病和障碍这两个不同的层次。
其次,还要区分两个概念——行为和人格。比如强迫性的行为,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出了门,突然觉得好像没关门,又回去再看一下的情况,这叫作强迫性的行为。但是一个人有强迫性的行为,不代表也有强迫型的人格。那什么叫作人格呢?一旦一个行为变成你长期保持的,并且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把它叫作人格。这个作者特别直率,他认为人格就是性格,把它当作性格就好了。
如果这个性格特点在你身上过于明显,并且令人不堪忍受的时候,就叫作人格障碍。
了解和识别了人格障碍以后,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并不是跟它对抗。接受人格障碍更有利于人际关系,也更有利于自身。你想想看,一种感受是你觉得这个朋友很坏、老欺负你;另外一种感受是你意识到他这个人就是这样,这个人有这样的人格障碍。你说,哪一种状况下,你会更容易接受他。 第一个焦虑性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者有两个信念,第一个信念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很难应对;第二个信念是通过努力可以避免这些危险。
面对焦虑型人格,我们先看应该做的是哪些事。
第一点,你要在焦虑型人格者面前表现出自己是可靠之人。
第二个办法是帮助他更相对地看待事物。比如要去机场了,如果迟到了怎么办?万一堵车了怎么办?万一没赶上飞机怎么办?我们可不可以讨论一下,真的没赶上飞机会怎样呢?真的没赶上飞机,大不了就是改签,大不了就是不去参加这个活动,我们的人生没有规定我们非参加这个活动不可。这就是更相对地去看待问题,讨论事情的各种可能性。
第三个办法就是施以善意的幽默。什么叫善意的幽默?比如老人家在家里碎碎念,念你念了半天,你要是生气就不好玩了,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讲一句“我都听你的,姜还是老的辣”,让老人家感觉到你能跟他很轻松地去聊这件事,要幽默地对待他,这能缓解他的焦虑。
第四个办法,如果焦虑型人格者的焦虑过度严重的话,要劝他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他的焦虑已经使他的生活没办法顺利地进行,使其他人非常痛苦,那就要想办法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面对焦虑型人格者,我们不能做什么呢?
第一条就是不能够被焦虑型人格支配,如果你完全没有自主性,你的生活被一个焦虑型人格支配,你会非常累、受不了,因为他会带动你也变得焦虑。
第二条是千万不要给焦虑型人格的人安排意外惊喜。有好多人觉得给他办个派对,突然请来一帮人给他惊喜的话,他会很高兴,但实际上他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对这个状况根本没有准备好怎么应对。
第三条,不要跟焦虑型人格的人分享自己的担心,避免和他谈及令人不快的话题。社会上有这么多的话题,多挑点开心的话题来谈,如果都去谈那些让人糟心的、让人心里难受的、过不去的话题,焦虑型人格者会把问题不断地放大,变得更焦虑。
我能在生活中具体做的:不要给焦虑型人格分享自己的担心。就像院长在课堂上讲的,多用善意的幽默“你说的对,听你的”。
这次21期导师班院长也讲到导师班的自动式思维: 从今天开始,我要用正向的积极的思维和语言来表达自己,要从善良的角度出发去迎接所有扑面而来的问题,要用智慧去解决当下所有的困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予以正向定义。
我的理解,这是在训练我们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人生更幸福!
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要从善良的角度去庆幸没有发生更糟糕的事,然后鸡蛋里头挑骨头的去找幸亏没有发生什么。然后把事情尽量往好的方向上去推动。
其实,我和老公看待问题就是这样截然不同的,我们经常冲突的点就在,一出现问题,老公是先生气,发脾气,我在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导师班的学习后还算是比较能够接受已经发生的,庆幸我们已经有的,然后想想怎么样去解决问题。我们的思维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感谢遇见心时代,遇见院长,遇见王永春老师和亲爱的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