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记录今天的零星感受。
在工作上,有些人很多年过去都是一个样子,不曾发生什么改变。是什么原因?
前天,在文章里写到,是因为没有里程碑思维所致。误以为生活中的一些“大事件”就是终点,所以参加完高考就不再学习,找到工作就不再努力。
今天意识到,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反思的习惯。每一天,过完了也就完了,不会去总结经验,反观不足;每一件事,做完了也就完了,不会去想自己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因为不反思,所以第二天依旧在遵循前一天的模式,做下一件事依旧在采用做上一件事的方法。
也因为不反思,所以也就不会觉得自己这样的方式有什么不妥,可能还会觉得很自然,于是就总是保持一个样子。
在一个团队里,我们一定都希望协作的伙伴很给力,让工作以一种极具效率的方式推进。如果事与愿违怎么办?
坐在一边慨叹“他怎么就不能怎样怎样吗”,然后让自己处于一种被无力感包围的状态?
显然不是,慨叹也好,妄想也罢,并不能让他人发生改变。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与其把关注点放在他人身上,不如切换回自己:就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我还能做点什么?
把每一个限制性条件都拿来用作倒逼自己不断进步成长的机会。就像辉哥在知识星球里写的:再一次发现,适当的限制资源,比如时间、金钱和人力,能极大地提升效能。
作为服务行业,客户找到我们无非是希望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最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被解决,另一种情况是问题没被解决。接着细化,每一种情况下又会出现两种情况:问题被解决,且客户是开心的;问题是被解决了,客户的情绪可能一般;问题没被解决,且客户也有负面情绪;问题没被解决,但客户是满意的。
我们希望的情形一定是第一种:问题被解决,且客户是开心的。但日常中,终归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形,这时候,虽然问题没有解决,但也一定要让客户满意。
怎么做?一定不是直截了当地告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而是要让客户感受到你在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让他亲眼看到你为了帮他解决问题而做出的努力。这样,即便问题没能解决,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的信任和对你服务质量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