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39090/38ff72f7465d3a92.jpeg)
在别人眼中,我是那种从来不做家务的,有个形象的表述,我就是连酱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主。这个虽然有点过分,但却也真差不多是实际情况。
五一假期,妻子收拾着衣物等东西,准备将房子收拾一下。我也开始将散落的书打包装箱,一边收拾一边将不要的东西扔到垃圾箱。有几本笔记本,有的是我在听课时的笔记,有的是妻子的笔记本,我们一边翻看着一边抉择着要不要丢掉。
妻子打开一本,里面有一段记录着我写的听课笔记。妻子看了一会,顺手递给我,
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好多年前,每当我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在不经意间跟老师诉说的时候,老师就会根据我说的事情,进行分析与调整我的思维。当时是没有感觉到有被教导的感觉,反而是一种春雨润物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认知就改变了,做事的方式,处理的态度也就变化了。
翻看学习笔记,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讲了许久,这时回看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而如今再看就会觉得一个个底线坚持,一个个观念的形成,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也才会有教育的意义。
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孩子跟妈妈说:“钱是我爸挣的!”
这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回忆之中,孩子那时候应该是二年级左右,写作业的时候不认真,把字写得过于潦草,妻子就有些压不住火气,在说几句之后终于怒火上头,把儿子的作业本拿起来,几下就撕碎了,儿子伤心地哭着,还质问着,有话不能好好说吗?为什么要撕我的本?妻子在气头上,就说:“这本是我买的。”儿子说:“那钱是我爸挣的!”这句话更激发了妻子的怒火与伤心处,家里的气氛就更加热闹了。
我看着老师评价这件事情的记录,第一: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是我对妻子不尊重的流毒还没有清除,导致孩子还对他的妈妈不尊重,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对待妈妈。
第二:钱不管是谁挣的,父母是靠自己的努力挣钱生活,你读书学做人,以后要你自己去挣的。你我之分不应该出现在完整的家庭当中,母亲也为这个家庭做出了她的付出,孩子的态度就是对母亲的不尊重,这是不允许出现的。
第三:妻子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榜样。一个母亲带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母亲做事认真,所以才会有对字的要求,而孩子没有这种认真的精神,是糊弄的。孩子怼母亲是一股叛逆的劲,要把这股劲用在创造上。
由这件事还延伸出好几个个话题:一是诡辩,用正确的逻辑表达错误的意思。不要把能力用在诡辩上,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把人折磨死不罢休。
二,是非、价值都拿钱来衡量吗? 进入社会,最好不要招惹这种人,真遇到的时候,连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三、孩子的学习要自觉,小时学习被动,将来事事都处于被动之中。学习就像吃饭一样,要达到不学习就有饥饿感。
我还清晰地记得,听课回来后,我就从心底里想要转变一下。正好碰上,孩子跟妻子说话态度中明显表现出不耐烦,我就马上制止,以后不允许这样对你妈妈说话,孩子说我知道了。再后来,又有过一次,我再次制止之后,孩子明显地知道了尊重妈妈。而我们整个家里的氛围就少了许多吵闹之声,多了许多欢笑。
妻子将水果切成小块,插上牙签,用小盘端给我,儿子看到了,就有些醋意地问:“妈妈,我也想吃,为什么不先给我。”妻子回答:“你爸是我的天,就要先给他。”
当我维护妻子在孩子面前的做母亲的尊严之后,家里的氛围就有了整体的感觉,爱意的生起源于互相尊重。而这些变化,我更感谢老师适时地,准确地指出我的问题,然后我就能够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转变就是源于认知的提升,心念一变,行为就会跟着变,我的家庭氛围也就跟着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