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作者: 童心糖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0:57 被阅读39次

大家好!我是晶彬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弟子规》

我们先来看看《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孔子要求弟子必须做到的七个方面为纲:汇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文明,编写的道德启蒙读物,主要是指导如何做人的书。

书中对怎样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怎样和睦相处,出外怎样与人相处,以及一个人的言语行动方面应注意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读书等都做了详尽的指导。

弟子规

《弟子规》道出了做幸福人的基本规范。是一本提升人的正能量,教人如何做一个和谐人、幸福人的启蒙经典;是启蒙养正,修身养性的最佳读物。

一、《弟子规》种善因,结幸福果

《弟子规》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

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

敦伦尽份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份的义务。

《弟子规》教导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家长的希望,都是希望孩子有个好前程,没有家长想把孩子送进牢狱的,但为什么一些孩子却走上了邪道呢?

首先是因为家长没有抓住教育的根本,没有注重教育孩子敦伦尽份,而是舍本逐末的任其追求个性自由,目中无人。

敦伦尽份首先是要有恭敬心。

《弟子规》对恭敬心的培养,首先从“孝敬父母”开始,教孩子怎样孝敬父母。

无“孝”的教育,就是无“笑”的教育。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不管教育孩子哪一项,都应唤起孩子孝敬心为第一。

如果家是一座房子,那“孝”就是地基,勤奋是房梁。

孩子心中有“孝”,学业和做事都会处处主动,很快乐,而且一生都会很顺,能够支撑起这个家。

其次是没有教教孩子“防邪存诚”的意识。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云“人行善,福随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他们的思想里还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坏孩子,总是拉着他们贪图享受,而不想自食其力。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他们的思想里还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坏孩子,总是拉着他们贪图享受,而不想自食其力。

孩子涉世不深,很多事情需要有人告诉他该做不该做,应该怎样做。

《弟子规》中“勿”出现了近40次,例举了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不美的行为,提醒弟子们不要做,

从《弟子规》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那份良苦用心,极费心思,用意深远,暗含着为人类着想,唤醒弟子自觉自悟。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坏习惯所掩盖,被享受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常常忽视明辨是非的教育,导致整天为孩子纠正问题。

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

孩子,包括大人,只爱听表扬,听不得一点批评,这样是不可能做到“防邪存诚”的。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所以,我们如果能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注意自己和孩子的“恭敬心、谦德、善因”的栽培,就会收获一生幸福之果。

君子遇事修自己,小人有过怨他人。

怨人是苦海。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要怨,而要修灵慧,修福根。

二、修身养性

《大学》说得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自己以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安和,也是我们常讲的“开善眼,闭恶口”,”幸福生活从我错了开始!”

举个例子:

一位妻子,精心为丈夫泡了一杯茶,她顺手将泡好的茶放到了桌子的边缘处,就忙着做饭去了。

这时候,丈夫从外面进来,风风火火地从桌子旁边经过,不小心将茶杯撞翻在地,打碎了。

这件事情出现之后,如果你是这位妻子,或者你是这位丈夫,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一般的妻子会责备地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我好心好意泡杯茶给你喝,你却把它撞翻在地!”

丈夫就有可能说:“你还好意思说,难道你放杯茶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吗?”

《弟子规》教导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如果抓住对方的一点失误,小题大做,不依不饶,出口伤人,总想看别人的过错,一味地责备别人,既使是好心,夫妻之间也必定会发生口角,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打骂,破坏夫妻感情。

如果学习了《弟子规》,脑海中就会映现出“财物轻,怨何生。”

马上就会想到:不就是一个茶杯吗,打了就打了;再想到“言语忍,忿自泯。”

妻子就可能会说:“对不起!老公,我本来是想泡一杯茶给你的…… 都怪我,没有放好地方!有没有烫着你啊?”

丈夫就有可能会说:“老婆,这怎么能怪你呢?你好心泡茶给我喝……都怪我冒冒失失的,把茶杯撞倒了!”

《弟子规》就是这样一部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宽容心与化解矛盾能力的书,使人从狭隘、抱怨中走出来。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

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遇到不理想的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就变得心平气和,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多想对方的好处,甚至还会使坏事变成好事,使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

对待孩子也是这样, 当我们认为孩子不好,不听话,而在严厉指责孩子的时候,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先没有做好或没有交代清楚或自己误解了孩子,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指责孩子,所以孩子有时候是很不服气的。

《弟子规》教人向善,种下善因,长养人的浩然正气,长增人的智慧,结的必然是幸福之果。

当我们的言行通过《弟子规》的规范后,我们的美好心灵便随之开启。

当我们的思维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我们的“性本善”就会被唤醒,我们的学问便落到了实处。

如果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集体都知行合一地学习传统文化,就都会被感染其中,将生命和谐的潜能开发,将生命的价值提升,活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方孝孺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为自己和家庭积福。

感谢您和我们一起弘扬国学,一起传播!

相关文章

  • 2017-12-28

    菩萨们,早安!请每天早上,中午,晚上 念弟子规一遍,按弟子规上的话来例行!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 学用《弟子规》 赢 得 好 口 碑

    一.《弟子规》的作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训蒙文》为清朝李毓秀老先生所作。 《弟子规》是...

  • 溪·小学生的日常记录

    2020.09.02 1.晨读:弟子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2.弟子规视频学习 思源语文-弟子规(...

  • 溪·小学生的日常记录

    2020.09.03 1.晨读:弟子规(复习昨天的内容) 2.弟子规视频学习 思源语文-弟子规(下) 3.练习写自...

  •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总叙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

  • 读《弟子规》有感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 一、前言|4

    (四)学习《弟子规》的什么? 家长和儿童要学习《弟子规》的什么呢?《弟子规》总叙写得很清楚,要学习“圣人训”,学习...

  • 每日一解弟子规 1/42

    每日一解弟子规#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自解: 《弟子规》...

  • 读出《三国志》里面的孝道

    2019-06-01 《弟子规》里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弟子规》把孝放在首要的位置,传颂至今,《围炉...

  • 弟子规

    弟子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uw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