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蒙娜丽莎

作者: 端木小青 | 来源:发表于2016-11-19 23:19 被阅读0次
    亲爱的蒙娜丽莎

    谨以此文,献给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要和着内心的歌声舞蹈,哪怕脚上戴着沉重的镣铐;要回赠世界以安然的微笑,哪怕孑然走进孤寂和煎熬;要记得女性不是作为第二性的附属品,要记得我们的选择权与生俱来、理应得到世界的尊重和祝福。

    要记得,我们的人生,是自己亲手画的油画,要记得,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像向日葵一样燃烧,自由、明媚而美好。

    这或许,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

    “通过苦学获得灵魂,将一生献给知识。在卫斯理女子学院,所有怀有同样抱负的女性都会受到欢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话,让凯瑟琳老师以为,卫斯理会支持她的标新,会宽容她的立异,会让女学生知道如何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寻找她们母亲未能寻得的光彩。

    她以为,在卫斯理,她可以做出改变。

    虽然卫斯理令她失望,虽然振奋人心的讲话不过是虚伪的粉饰,她最终还是做到了改变,以她自己都未曾想到的方式,迎接远出乎她预料的结局。

    前卫的同事阿曼达被董事会毫不留情地开除,二十三年来的敬业也无法赢得学校对前卫行为 的宽容和尊重。“在卫斯理的生存方式就是别被别人注意到”。凯瑟琳原想在这里做出改变,但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第一课。她想领着女孩子们走上一条更为开阔自由的路,却听到身后的犹疑、不解甚至嘲笑、诘难。她举目四望,却发现自己在孤独地试图冲破传统的藩篱。她几乎,是一个人在对抗整个世界。

    相比于马萨诸塞的纷飞大雪,她的所见所闻,更让她心生寒意。

    但是,就像涟漪漾开另一圈水波,就像流云触动另一片云朵,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她最终还是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其他的灵魂。她讲授课本上没有的现代派艺术,向学生们展示梵高笔下恣肆燃烧的向日葵,和画布背后不肯妥协的倔强自我。“所以,选择权在你们自己,你们可以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也可以,成为你自己。”

    凯瑟琳老师带来了新的价值观,是她让女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权,意识到只有自己,才是真正描绘自己人生的那个人。

    她和学生之间的温情,就在这唤醒与触动中慢慢萌生。

    选择权,是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能最大释放自己价值的人生,不论这种选择是回归传统,还前卫激进。影片中凯瑟琳和琼的对话,就是最好的体现。聪明、开明又有主见的琼是凯瑟琳的得意门生,也是她的第一批“盟友”,所以当琼放弃耶鲁,选择回归家庭时,凯瑟琳震惊、失望、甚至于不满。“我一直在试着告诉你,你可以两者兼顾。”凯瑟琳的热忱,让她在不自觉中开始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但最终,凯瑟琳还是给了琼拥抱和祝福。因为她明白了琼的回归家庭不是对传统的屈从,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自己做出的选择。“我想要一个家庭。我可能会后悔没做律师,但我一定更后悔放弃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凯瑟琳让琼学会选择,而琼教会凯瑟琳何为包容。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传统与前卫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对选择权真正的捍卫,就包括祝福那些你不理解甚至不认同的选择。不然,女性历尽艰辛获得的“选择权”就没有任何意义,前卫和进步要带来的是真正的自由,而非一个崭新的牢笼。

    最重要的,就是女性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卫斯理学院再次响起悠远的钟声,只是这次它意味着告别。凯瑟琳离职远赴欧洲,因为她不愿为工作而放弃自我;当无爱的婚姻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贝蒂第一次做出自己的选择,挣脱婚姻和传统的桎梏;最早接受前卫思想的琼,最终还是选择回归家庭。剧情的反转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影片最后,女生们骑着单车,陪伴凯瑟琳走完离校最后一程的画面,又让人在感动和微笑中,不知不觉流下眼泪。

       在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女权运动星火初燃,但至今也没能完全燃尽黑暗。在第三世界国家,、在中国,甚至在相对最为发达的欧美,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权都只是奢谈。同工不同酬,就业歧视,道德绑架……女性依旧承受着本不应承受的偏见、压迫乃至迫害。我们依然看见许多女性,她们脸上挂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但心头眼底,却难见闪烁的光芒。

    虽然生活本身矛盾密布,虽然女权运动还只是在白夜中摸索前行,虽然我们要对抗的,是千年来沉积的偏见和压制。但是,亲爱的蒙娜丽莎,别忘记微笑,别放弃思考,自由地选择。

    愿我们的微笑里,永远倒映着幸福和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爱的蒙娜丽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ve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