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了三天回来,三个人看见我都很高兴,刚好我穿着长款的针织开衫,于是我们就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排排队,抓住前面一个人的衣角),一开始,妥妹抓着我的衣角的,但是豚哥也想抓,一般这种时候他就是求助大人,希望大人能帮助他达成目的。
其实我不想帮他,我希望他能自己想办法去沟通也好,沟通不畅干一架也罢,总之要靠自己的力量。但是常常还来不及实施,就被老人家调停了,这次妥妹让了步,排到了中间的位置,陶哥最后。
开始走了一段,大家都很高兴,但是突然间,妥妹不想玩了,撒手就跑,陶哥不干了,就是要妹妹回来排在他前面,可是妹妹拒不配合,陶哥的内在秩序被打乱,接受不了,大哭,看得出来他很焦虑。
【小知识点:孩子到2岁的时候,开始在大脑中形成一些概念,常常会发现,他喜欢盯着你在做什么事情,并且能记住事情的顺序。比如豚哥很喜欢盯着我画画,到最后他会要求要盖章。用脑科学来解释就是,对于事件的积以,细节很容易被遗忘,但是跟时间相关的积以,比如学习的几个步骤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这些会记得更牢。孩子心中有了时序概念之后,他开始想要维护内心世界的秩序,如果外面的世界跟内心世界不符,他就会焦虑。】
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是脱鞋子。
然后战斗又开始了,有一个凳子(不是他们三个的小矮凳)摆在那里,陶哥坐着脱鞋了,豚哥也想要坐那张,这时候矛盾就产生了。豚哥跑我这里来哭,而陶哥呢?跑外婆那里哭,然后通过劝解,陶哥愿意把凳子让出来给豚哥坐了,但是结果并没有好转——豚哥这会儿不想坐了,就想坐我怀里,可是陶哥非要让他坐凳子,并一直把凳子往豚哥身上推,得,新一轮的哭泣开始……
到了晚上妥妹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生气了,嘴里说着:不要爸爸,不要爸爸。(我出差回来真的累呀,此时就想躺在床上早早睡觉)
接着妥妹被奶奶抱到房间,豚哥坐在大人吃饭的椅子上喝奶,妥妹还在哭,我只好起身去安慰妥妹。
豚哥有点不高兴,也在那里,用着撒娇带点哭腔,喊着:妈妈妈妈。
我跟妥妹说:妹妹,爸爸让你生气了是么?你现在很愤怒,所以不想看到爸爸,不想抱爸爸对吗?
妥妹不哭了,挂着眼泪看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被人理解了。
我继续:哦,妹妹不是真的不要爸爸,只是现在有点生气对不对。好,那你现在感觉好点了没有?我们擦擦眼泪吧,哭起来的妹妹都不漂亮了呢。
妥妹心情平复的同时,一边豚哥的叫声越来越急了。
我赶紧出去:哇,哥哥你在这呢!一个人坐在这里喝奶啊,这里没开灯好暗哦,你可真勇敢(然后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有房间的灯光,也不会很暗。)!
我看着豚哥的情绪,一下子就因为被夸勇敢而喜笑颜开,我看到了他,并且表扬了他的行为叫勇敢。他用很肯定的语气“嗯”了一下,继续开心地喝奶去了。
今日感慨:
1、真心希望我们对于孩子的冲突能尽量少介入,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可能一开始并不能解决好,但是如果我们能多信任他们一些,也许他们的进步反而令人咋舌呢?
2、孩子渴望被看到、被认同、被理解、被尊重,如果他们感觉好了,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孩子突然发生了行为能力倒退,或者蛮不讲理,在我们对他们的哭闹表达烦躁和愤怒之前最好先冷静一下,是不是哪个环节没处理好,导致他们感觉不好了
3、爸爸不是不会带孩子,爸爸的大脑其实天生就会带孩子,不会带孩子的爸爸一是因为带的不够多,二是因为受的谴责和嫌弃比鼓励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