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原因,踩了整天的高跟鞋。
此刻,脚掌往前都灼热的疼。
承受此痛不过是为了突出对此事的重视,顺便让我方形象尽量得体优雅。
大约会有嘲讽:谁让你硬要把自己标签化?
鸡汤文学总劝导我们摘掉标签,也不要去在意标签。
可现实生活是,每个人自愿与否都会被冠以标签。
浅见,标签化难以避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每个个体或多或少有其特征特点,标签即区分;二、标签形成大多源于“标注者”的直观印象,无论这个判断准确与否,偏颇还是公允,都势必成为其作出决策的参考依据。
比如,寻求项目合作会倾向“好相处、有能力”者;做研究开发会优先参考“思路新颖、敢于尝试”者;单纯为了执行会更放心“话少、活儿好”者……
作出选择和面临选择也许难分先后,但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必然会影响被选择的环节。
与其疏于管理自身,被人以初印象判定为懒散或轻慢,倒不如忍受片刻的憋屈,在短暂的会面里尽量预留“合适”的印象,只为日后友方想起我们时,不会说:他们很随性的,感觉对于合作交流不怎么重视。
行文可能有点散,总结起来就是要努力“逆标签化”。
我这样,是因为我想你认为我这样。
因为只有你认为我这样,我才有机会去实现“这样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