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下半叶,自由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但有个反讽的现象,就是自由主义虽然是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却一直遭受质疑和批评,而且反复被宣判为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自由主义的多次死亡》。这篇文章对谷歌收录的3000多万本图书做了词频分析,发现自由主义的最初死亡发生在1870年代,在进入20世纪时又多死了几次,到了1920年之后,几乎就是一直在连续不断地死亡。而相比之下,威权主义似乎从来不死,而保守主义只是偶尔死亡。
自由主义不断被宣告死亡,恰恰表明它还活着,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也表明,对于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有许多深刻的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在现代的发展中遭遇了越来越强的平等主义的压力。也就是说,自由面对着来自“平等”的挑战。
在古代,自由总是与特权、等级制联系在一起。等级结构中,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特权,领主有领主的特权,商人有商人的特权,农民也有农民的特权。比如,领主有权向佃农收税收粮,而佃农有权要求领主保护他们。这里的“特权”,实际上是指“你能够如何自主行动”的意思。换句话说,根据等级位置,你有特定的不受侵犯的自主空间,这就是你的自由。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等级制被打破了,“自由”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法国大革命。大革命摧毁了等级制度,推动了新的普遍自由观念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生而平等,应当平等地享有同样的自由。
稍微想想就能发现,自由和平等之间很容易产生冲突。比如让一个健硕的小伙子和一位天生腿部残疾的人赛跑,说,你们自由竞争吧,结果怎么可能平等呢?那么为了平等,是不是要让竞争的优胜者,把赢得的奖品交出一部分,来补贴失败者呢?但这会不会是侵犯了优胜者的自由呢?
在大革命一开始,普遍的自由权还只是理想,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要求平等地享有自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传统的自由主义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被社会发展淘汰出局,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要么就必须认真对待平等的问题,也就必须平衡兼顾自由和平等这两种价值。
在自由主义的发展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如果把我们熟悉的自由主义思想看成一个大家族,家族里辈分最高的,就是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限制国家的干预,这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而到了19世纪,约翰·密尔这一代,出现了所谓现代自由主义,在坚持自由的同时非常重视平等的价值,也就特别关注社会正义和政治民主的问题。
来自“平等”的挑战层出不穷,而自由本身的涵义也不断丰富。最终结果就是,自由主义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派别。比如在政治领域的历史上,法国有过自由放任主义,德国有过秩序自由派,英国有过福利国家,美国有过强国家干预的罗斯福新政,而英美在里根-撒切尔时代都有过新的自由放任主义。
所以,自由主义思想确实就像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血统相近,但每个人呢又不太一样。这么一个大家族,就像家里有一大堆孩子,都去学校上学,有的特别会考试,有的会打篮球,有的会跳舞,但同时呢,有的数学不好,有的语文不好,有的和同学关系不好。于是这个大家族三天两头就会听到表扬和赞赏,也受到接连不断的批评和抱怨。
这就解释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自由主义一直在“死亡”?其实是因为,自由主义有着丰富的内在多样性,同一个人可能会批评其中的一种,却又赞同另一种。于是,自由主义总是会遭到各种攻击,同时也会获得各种支持。
当然,自由主义成为主流思想,不仅仅因为内部的多样性。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社会很难找到另一个方案去替换它。为什么呢?
因为进入现代社会,人们追求普遍自由平等,而在现代世界已经祛魅的大背景下,一旦有了普遍的自由平等,就一定会衍生出第三种诉求,那就是生活理想的多样化。
这样一来,自由,平等,多元,就成世界无法逆转的基本条件。如果放弃其中任何一种,世界就会变成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要兼顾这三种诉求,这从来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总是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