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概4点多到了老公老家,一到家,看到分开几天的小宝,很开心。可小宝看到我,居然没有半分喜色,反而一脸茫然,这让我热腾腾的心,凉了一截。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包,把小宝抱入怀里,努力的跟他逗乐起来,可小宝却完全没有我的热乎劲,甚至还回避了我的对视,这下我的心凉了两截。
这一瞬间,我想起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提倡的情感引导。我可以抱起小宝,轻声的说出他可能的想法和感受如:“是不是好几天没看到妈妈,小宝等妈妈,等的都好辛苦了,现在妈妈才出现,小宝都有点生气了是不是?”,然后,抱着小宝,给他足够的温暖。
另一种就是,根据李悦儿在她的幼儿教育书籍里写的,情绪传导法则。
也就是,父母的情绪会传导给孩子,如:孩子摔跤,本来孩子并不疼,可父母疼惜的眼神和焦虑的心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摔跤是一件“痛苦”的事。反之,一件痛苦的事,如果父母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孩子也会较为顺利的渡过这件事。如:妈妈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时,表现的淡定和乐观(开心的和孩子说再见,然后坚定的离去)。孩子会更快适应妈妈的离开。
借鉴情绪传导法则,我可以继续开心的逗小宝,并带他到处走走,让他感受我热腾腾的爱和开心。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哪种会更合适呢?
一种是重视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并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一种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给孩子传导积极的情绪的。
最后我选择的是第二种情绪传导法则,我不断开心逗着小宝,到晚上,小宝已经会主动要我抱了。
在情感引导这方面,我总感觉自己做的太过了,淼淼是一个爱哭的女孩,现在想想有可能跟我过渡使用情感引导有关。有次,一个小弟弟没有经过淼淼同意拿了她玩具玩,淼淼看到了,立马走过去,夺走了小弟弟手上的玩具。小弟弟一下子就哭了起来,而淼淼也不太高兴插着腰,小嘴巴嘟的老高恨恨的说:“这玩具是我的”。我走过去说:“你是觉得这玩具是你的,所以你需要其他人经过你同意才能玩这个玩具,是吗?”,听到我理解的话语,淼淼一下也哭了起来说:“他没经过我同意就拿我玩具玩…”
也许这时我用其他方法会更好些,这两个方法的使用,我还是有点困惑,需要再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