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面面观斑马信条🎓
《大象席地而坐》:告诉你,我为什么认为它是一部杰作

《大象席地而坐》:告诉你,我为什么认为它是一部杰作

作者: 飘飘柏林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7:20 被阅读44次

    幸福的人们大都一样,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天生活对他们都不怎么友善:于成睡了朋友的老婆被朋友发现,朋友在他面前跳窗自杀了。他要面对的可能是终生无法逃脱的悔恨;韦布为朋友出头却错手把校园恶霸推下了楼梯。他要面对的可能是家属的私刑或者警察机构的制裁;王金老爹的狗被别的狗咬死了,这样他就再也没有任何借口来拒绝女儿女婿老早之前提出的送去养老院的请求了。他要面对的可能是在了无生气的养老院度过的剩余的生命时光;女学生黄玲与教导副主任约会的视频被发到群里面,人尽皆知,副主任的老婆还找上们来了。她要面对的可能是无法洗刷的名声污点和打了人的后果他们未来要面对的是支离破碎的、黑暗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找不到逃离出口的生活。

    我对中国内地电影总的印象要不是粉饰太平、装疯卖傻,就是曲意逢迎,当然好的电影也有一些,但像《大象席地而坐》这样的特立独行、敢于违逆主流价值宣传方向的电影真的不多。类似老人被女儿女婿安排到阳台去住这样的不尊老的现象是有,但能把这种现象拍成电影的我几乎没有在内地电影中看过(可能有,但最后多数都是相关角色达成体谅和和解,大家像童话那样阖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和解的?),我一边看一边想问导演一句:你还想不想让你的影片在内地电影院公映呀?

    以阳台作为卧室的王金老爹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脱胎于导演胡波自己的同名短篇小说,在情节上对小说做了改写和扩充。小说的主人翁“我”与电影里的“于成”的有一些类似。“我”睡了朋友黎凯的老婆被朋友发现,黎凯跳窗自杀。在更早之前听这位朋友说在台湾莲花市有一头大象,“它他妈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在那,然后所有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朋友死后他带着负罪感和想逃避什么的心理飞去台湾看这头大象。最后发现原来那头大象的腿是受伤了。

    胡波不仅是拍电影拍得好,写小说也非常的棒,收录了《大象席地而坐》的中短篇小说集《大裂》获得台湾第六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我读过他两三篇小说,感觉他的文字简洁有力量,最重要的是给人一种很独特的和其它小说不一样的感觉。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和小说类似,几位主角要去满洲里看那种一直坐着的大象。但电影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那头甚嚣尘上的大象,只是在影片的最后在遥远的黑暗中传来可说悲壮、也可说凄厉、或可说嘹亮的象啸,尽管这样,我们也容易猜到导演想表达的是我们的这四位主人公就是那头大象、那头被生活严重摧残得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再也不想反抗、再也不想挣扎的、懒得再动的、灰心绝望的大象

    这是一部杰作。而在去年,也就是在两三个月前,它获得了我认为目前最客观和最权威的华语电影奖——台湾金马奖。

    当然,别具一格的情节、值得寻味的意象并不足以让这电影成为一部杰作。这电影具备成为杰作的要素:

     一、它有很多很准确的人的行为细节的捕捉。在这里暂举两例:

     a.朋友回来,被困在房巢的于成想躲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不是踮着光脚快速胡乱地翻衣柜翻床底试图找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他是可以这样做的,因为房间关着门,这样做也不至于被在大厅的朋友听到。而是小心捧着烟灰缸、屏住呼吸,慢慢地走到衣柜边轻轻地拎起自己的棉衣,挪到卫生间躲起来。慢的我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怕中途朋友会进来。这样拍,于成的紧张龟缩心理就透了出来。而且这也符合人类的处在危险时候的本能表现:动物都是对会动的东西比较敏感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躲避凶残动物的攻击要不是装死要不是让自己的动作尽可能慢点,久而久之成为这样的本能反应就被我们继承下来(例如但你在家玩得很开心,一个不期而来的门铃响起,你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刻让自己冻止,辨清门铃的含义后才敢活动起来),尽管实际上他并不需要这么做。

     b.于成朋友的角色虽然比较次要,出场只有短短两三分钟,但表演可圈可点。发现和自己老婆偷情的是自己唯一的最好的朋友的时候,展现在脸颊部位肌肉的抽动,那种闭眼睛,揉山根的动作可谓惟妙惟肖。这也符合人们的基本反应,通过无意识的闭眼来逃避不想面对的事情,尽管这样只是徒劳。

    二、它有一些虽然和情节无关的,但有了它会让故事变得饱满有趣的细节。例如于成想收拾行装暂时逃避朋友自杀的事件的时候叼在嘴上的香烟灭了,于成用手抽出来看了一下,然后用剪刀剪去一截然后用点火机继续点上。

    三、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例如反讽。李凯这个人物处处都在为自己虚张声势,实际上是一个很懦弱的人。被韦布拽到商场楼梯间,他和韦布说:“我告诉你,我什么都不怕。”你会看到他边说边从包里掏出手枪。什么都不怕的人还会掏出手枪来壮胆吗?

    四、它有很棒的镜头语言。这电影非常多的长镜头,有些长镜头涉及到好些角色。这难度非常大,我边看边纳闷它要重拍很多次后才得到的这样的结果。就好像你要投中十个罚球难度不大,但是你要连续投中十个罚球的话难度就指数倍地增加了。

    电影里镜头语言值得称赞的是王金参观养老院的那一幕。镜头替代王金老爹的眼睛,扫视着养老院那些了无生气的熬着剩余烛火生命的老人。镜头从一个房间的门窗口移到下一个门窗口,镜头的抖动以及在窗口间移动时增添的类似锁链搅动的声音,让人很容易地体会到老人忐忑的心情,以及养老院那种没有自由类似被囚捆的生活。

    五、我最喜欢的是那种带有古典文学意志的讲故事手法。胡波作为写小说的人应该也知道有一个写作技法叫“草蛇灰线”,也就是契诃夫所说的“假如故事出现手枪,那必须让它发射”。王凯在最后真的用手枪把自己给崩掉了。对于这个手法的最精妙运用不是王凯,而是黄玲。

    在故事的开始,出门上课的黄玲在家楼下的遇见一条凶狗,她很害怕,她从楼道角落拿出一支球棒,准备对付这条凶狗。狗后来走了,她就把球棒放回原处——在这里打岔一下,设置狗的场面很妙,除了为后来的球棒的用武之地做准备,还有就是这个就是咬了王金老爹的狗的那条狗。通过黄玲的身体语言提前说明了狗的凶恶,而且这条狗把黄玲和王金老爹觉得串联起来,让角色间的关系不再松散孤立。这样的细节有不少,让四位主角得到相应的联系,可以说是导演的有意为之——到故事的中后段,黄玲就在同一个地方操起了球棒把教导副主任夫妇打到在地的时候,球棒的出现就不再那么突兀,不像商业片那样主角在千钧一发中手中无缘无故地出现了一把机关枪,然后机关枪救了他一命。

    我对导演胡波的了解只限于网上对他的介绍,我觉得他是要活得真实的人。他会很倔强,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认定的道理就一定要遵循。他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就算失败两次还是要考这个学校,没有给自己选择题。他要拍什么样的电影就一定要拍什么样的电影,就算时间长达四小时、悲观颓废色调的不要说票房得不到保证能否在电影院上映也是个问题,就算注定没有什么人会看(90后一般喜欢励志的,中年一般喜欢看温情的尽管那种温情很假,老年人一般喜欢看心灵鸡汤类的),他还是要拍。完全不妥协,不献媚。这样的血诚让他拍出了这样的一部杰作,也是这样的血诚让他在29岁的时候在公寓楼梯间上吊自杀。看到他我会反思自己。我和他同样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我就少了他那种勇气,以至于至今仍碌碌无为。

    斯人已去,无需再繁叙了。

    最后,我想谈一下影片中的女主角黄玲。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当然其余三位主角都非常出色,彭昱畅也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也算是得到了相应的承认(我就纳闷胡波这位第一次拍长篇电影的导演怎么能够让演员发挥如此出色的演技)。 黄玲很漂亮,有着一个好看的额头和高高长长的鼻子。从侧前方约三十度角看过去非常还看。我想导演也一定意识到她的额头、我她的鼻梁的美所以很多镜头都是在她侧脸约三十度角拍的。我想导演也一定是喜欢这个女孩的。

    戏中这个女孩子过得不开心,没有被社会污染的圆滑和善于献媚,而是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她不怎么笑,如果笑都是冷笑,带着嘲讽。她的生活并不好过,但没打算逃离,也许是因为无处可逃。韦布约她一起去满洲里看大象,她不去(她说,去到那里又能怎么样?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后来教导处副主任老婆来家闹事,她本已逃窗成功,只要躲避一下风头事情自然就会过去。但是,最后她还是踅回来在门口操起球棒,打向他们。这就意味着她终于有勇气和现在的生活决裂了,她再也回不去了。这样的两记击打,是整个故事最震撼的部分。有种古典文学的意志。

    他们——韦布、王金老爹、王金老爹的孙女、黄玲带着各自的目的——或是为了逃避、或是为了散心、或是为了好玩——坐上了通往满洲里动物园的大巴车。气候寒冷、干燥、灰尘滚滚,他们的前面,只有无尽的黑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象席地而坐》:告诉你,我为什么认为它是一部杰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g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