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嘉兴县以百戏,与监司竞胜精技,监官属忌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于狱中云:“党若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
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责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緍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须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蓍,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
明日,吏领至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开元年间,皇帝多次下旨,让各州县组织大型娱乐活动。嘉兴县准备组织各种杂耍游艺活动,并要县衙门与监狱互相比赛,看谁的杂耍更精彩。监狱长对这事尤其上心。轮值管理监狱的吏卒们,在狱中讨论说:“如果有哪个节目输给了县衙,我们这些人一定会被重罚,但只要我们有一个技艺能入得众人之眼,就可获得奖励,只可惜你我没一人有这种技能。”于是挨个询问那些囚犯,哪怕其人只有爬树翻墙的本事,也可推荐。
牢中有个囚犯,笑着对这些值班人员说:“我懂一些技艺,只是被拘押在此,一点也不能展示出来。”狱吏吃惊地问他:“你有什么本事?”囚犯说:“我精通绳技。”狱吏说:“果真如此,我就替你向上反应。”于是就将囚犯的话转告给了监狱长。
狱长召来囚犯,问他是犯了什么事进来。狱吏说:“这个犯人是被连累,欠的钱没有还上才进来的,其它也没犯什么事。”狱长说:“绳技是常人都会的普通杂艺,你又能有什么特别的呢?”囚犯说:“我所会的绳技,与别人有些不一样。”狱长问:“有何不同?”囚犯说:“常人的绳技,是固定两端后,人在绳上来回走动翻跟头等。我只要一根五十尺长,指头般粗细的绳子,不需要固定,直接扔向空中,然后在绳上翻转跳跃,无所不能。”狱长又惊又喜,就令把囚犯暂时列入表演人员名单中。
第二天,吏卒将表演人员领到戏场。各种杂耍都表演完了,就把这个囚犯叫上去,命他表演绳技。囚犯就捧着一根约百余尺长的绳子,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把一个绳头扔向空中,那绳子笔直向上。刚开始只扔上去两三丈,再扔就上去了四五丈,笔直向上,仿佛有人在上面拉扯,众人十分惊讶。后来那绳子被扔上去了二十多丈,仰头都看不见绳端了。这个囚犯用手攀着绳子就爬了上去,全身离地,在空中还在继续扔绳子,其迅捷的样子就像一只大鸟,高飞远扬,凌空遁走了。就在这天,他逃出了监狱。
《嘉兴绳技》亦出自《原化记》,载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豪侠”类。唐玄宗为粉饰太平,以彰显其治国有方,多次下诏在全国各州县举办文娱活动,以营造万民同乐,百姓昭明的盛世景象。本文就写了一个只是无力偿还债务就被投入监狱的“豪侠”,借助这机会,利用其“与人稍殊”的绳技,“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的故事,读来大快人心。
遭受残酷压迫的劳动人民,从来不乏反抗精神。纵然在所谓的“开元盛世”,相信如本文中那种遭受冤狱不得申的普通百姓,亦不在少数,只是没有文中“豪侠”的本事。虽然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反映了当时无力申冤的百姓的一种希望,从作者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尤其文章最后那句“脱身行狴,在此日焉”,更有一种压抑不住的由衷的喜悦。
此文对后世似乎也有一定影响,《聊斋志异》中《偷桃》一文,应该就有此文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