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朋友的人,也能成为朋友。只要内心够强大,何必困死在消耗能量的关系里。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晴
图片来自网络。昨日茶艺课结束后,九零后の美女老师倾诉了一番自己遇到的“友情问题”。
她说,有个闺蜜,对自己很好。没事儿就约着一起吃西餐,因为闺蜜喜欢。或者逛街,看到合适的包包,就买来送给她,一般也需好几千。有时,她要去哪里,闺蜜还主动提出特意去送她接她。
什么都很好,她似乎主要处于“接受”对方付出的地位。有时候想回请对方,也因对方“适合更好的品味”而被带偏,最后还是变成对方买单。只是她们之间,真正的精神交流却不多。
她虽然能以闺蜜的角色,倾听和开解对方,但对方却以“年长和成熟”为由,表示对她想法的不理解和不认同。让她觉得有些苦恼。
两个已经成为“闺蜜”的女性朋友,主要的来往还是吃吃买买这些物质层面上。但因为两人在收入上的较大差异,物质的承担多数落在了一方身上。即便对方还宽慰她,你不要有压力。
这暂时在物质上属于不同阶层的人,做了闺蜜,感觉不那么“门当户对”,关系也变得不那么对等了。在这种关系里,一味付出的人,真的无条件无保留的只为了维系这种看似亲密的关系?
而“被迫”变成接受者的她,物质上回报不了对方,最多也是作为被倾诉对象,在陪伴中让人舒服。可自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差别倍感压力。
她说,要对方是个男人,也许这种不太对等的关系就没什么问题,她可以回报以情感。可是两个女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方不求回报的付出到底为何?这有压力的关系究竟能否持续?
图片来自网络。1 人必须生活在关系里?
人是群居动物,总是要生活在关系里的。何况对方对她还那么好,不能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去切断关系,因此做个“忘恩负义”的人。内心也是接受不了的。
她的矛盾在于,有些朋友在物质层面,在职业发展上能帮助她,却没什么精神碰撞。到底,每个人都还是想有那么几个“灵魂之友”的,所谓志同道合,一拍即合,精神层面的契合才能让人在关系里生出更多的愉快和满足感吧。
刚听她讲时,我却觉得这种“闺蜜”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也许是自己对关系中精神交流的要求更高一些。这种更多算是社会资本,或人脉。纯粹的关系,没有功利,甚至没有目的,还是情感导向的,让彼此都舒服。
让人不明白的是,对方在这段关系里是怎么想的?
不是从小玩到大的闺蜜交情,后来才结识的。对方有钱,有闲,还乐于付出,也有男朋友。难道她全部的付出,也只是为了经营一段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关系?
每个人都需要关系,生活即关系。有钱有闲了,然后就空虚无聊了,不想独处,所以尽量地躲进关系里。可又不怎么照顾对方的顾虑,还是自我中心。要的,也许只是关系里的陪伴。
曾经,我也认为,付出优于接受。付出更能在关系里占据主导地位,能控制关系的走向和里面的人。我对你的好,也就困住了对方。关系里便出现了强势和弱势者。
都说无条件的爱,只有母爱。她还看玩笑说,难道对方爱上自己了?连接受者都解释不了对方为何在关系里如此付出。
难道,只是因为有关系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些?所以,即便不喜欢,觉得无聊,也会答应别人的邀请去相陪,只想着也许还有一日自己也是需要其他人帮助的?
或者更深层的是,“这样会没有朋友的”。惧怕没有朋友,没有人相伴的孤寂,不愿过多与自己相处,消耗着自己也要去维持一段关系。
2 好关系坏关系?
另一个朋友则说,或者你也可以“厚脸皮”,就这么接受下去。如果她能选择一直接受,也就不会有这个烦恼了。要不,也就慢慢淡下去。她又觉得对方太热情,如果一直拒绝又“于心不忍”。
听着听着,竟然觉得无解了。其实,这段关系里究竟如何,也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不对等,不舒服是有的。但对方对她的照顾,也是不能舍的。这样的关系近了,虽不如预期的完美,却也很重要。关键,她身边这种关系居多,她更害怕“没朋友”。
想来,所有的关系都会有好的让人依赖的,也有不好不舒服的。关系的维护,有来有往,需要精力需要时间需要物质,需要能量去维系。
有好关系坏关系么?事物若有好与坏,是我们已有了自己的评判与偏好。我们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过去的框架来评价一段关系的好与坏。或者说,它是否对自己有利,于是就有了“趋利避害”的选择。
所以,何必以好与坏评价一段关系。不如换个角度想,我能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里贡献什么?我有的,没有但可以努力实现的,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是物质收入的增长,也可以是内在的强大。
听她的故事,我倒觉得她们的关系还会继续,模式也不太可能改变。一个强势付出占了主导地位,一个跟随却不希望关系破裂。一强一弱,但都害怕孤独。也许,很多的关系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在其中实现了控制与安全的企图,即便不那么有意义,确实必不可少的。
于我则不同。所有来到我身边的关系,都是自然而然的。同一区,同一个学校,同学,室友,同事。出现在自己身边,随着时间慢慢熟悉起来,随着时间又走开,或又有了联系。或聚或散,陌生的面孔熟悉起来,熟悉的又变得淡了。关系,随着时空变化,来来去去。
对关系,我很淡然。曾经有过手拉手,一起聊写诗的同学;后来也有一起上自习一起逛街看碟一起淋雨玩的室友;如今有一起带娃可串门可蹭饭也可一起学车一起画画一起拍照的邻居,也有一起喝茶聊天的前同事。我偏爱志同道合,气场契合的关系。以后更会如此。
每个时段的关系,见证了一段时间的自己。关系里的人,就是自己的镜子。也或者随意,自然来往,或深或浅。我不喜欢冲突,我看每个人身上的优点,试着去了解,在沟通与交流中深入,随时间自然变化。看得淡,也总是更愿意做个倾听者,在其中选择性地打开一些内容互动。
关系需要维护,空间,时间,人的精力,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重要,也没那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最后的力量也会集中在那么几个在时间里沉淀下来,能跨越空间的真朋友,各自生活,各自安好,时不时用分享来联络感情。
我不喜欢刻意去维系关系。如果一段关系变得消耗能量,我想我就会放一放了。也还是觉得,关系是用来照见自己的,能陪伴自己成长才是关系存在的价值吧。
3 内心强大,再遇见志同道合的人
关系,会有美好,会有冲突,会有失望,如果不能再激活生命力,我们为何还需要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也过得丰富,这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还是从此关系就不再纯粹了?各取所需,安全稳定,也可逃避孤独。关系也变得实用,可交易。将关系当成人脉,变成社会资本。好与坏,用利益来衡量。
人存在于世,除了与人的关系,还有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我宁愿选择那些能让生命力升腾的关系,让人充满喜悦和安宁。人与人之间,若不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那关系的维护就变成了消耗能量让人疲累的“应酬”。
在关系里,好的状态就是,关系不需要刻意维护,自然流露自然分享,到自然变化和消散。人也不需要强留,来来去去。一个人也很好,万物有灵。
有人说,年纪越大,越觉得孤独。我倒觉得孤独是常态,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懂得是很少的,就连语言和文字都带有欺骗性。
“没有朋友”又如何?一段关系如果觉得不舒服又消耗精神,甚至无聊,哪又何必去“委屈”自己适应别人的模式。关系也是能滋养人的。等到自己不惧怕孤独,不躲到关系里逃避时,我们才能在关系中不那么纠结吧。
再说,没有朋友的人,不也正好可以成为朋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