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边做家务边听《樊登读书》,听了中国教育家朱永新的《未来学校》。大概记得几点。
1.学校会被学习中心所取代。学校是世界工业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学校里的学生是为工业而培养的,并非为每一个个体所设计的。学习中心更加的人性化,能够按学生的兴趣,能力进行自主选择的学习。学习不受一个空间,一个时间段所限制。
2.在家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他提到在美国大概有两百多万的人是在家教育的。而在中国大概也有二三十万人是在家教育的。他的周围就有好些人是在家教育的。现在网络发达,学习资源丰富,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父母也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孩子一同成长。他提到美国的斯坦福高中甚至没有自己的校舍,几百平方的建筑。学生也不用来学校,只是在线上学习,只是在开学初有开学典礼,在假期里科研项目的时候来到学校里。美国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以及这所学校的成绩,超越了常春藤学校。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就已经接触到中国在家教育的几个家庭。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现在虽然是在校学习,但还是意识到家庭教育比学校更重要。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是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今天看到这本书时,跟之前学到的在家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3.在家教育的孩子的社交需求。很多人会提出疑问。孩子并不是只需要知识,他还需要同学。在家教育的话,孩子的社交方面会不会就缺乏了?社交能力是不是就薄弱了?关于这一点。之前在“在家教育联盟”学习的时候,就提到孩子的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孩子在家里能跟每一个人相处好。出去也能跟人相处好。况且在家教育的孩子在兴趣班学习机构,平时的各种活动,聚会中也会有很多的伙伴,甚至能跟不同年龄的人相处,就是说他的同学会更广泛,只要一起学习的都能成为他的同学。
边做家务边听书。不能做笔记大都忘记了。所以凭印象记下寥寥几点。等看完手头的这本书,再去买这本书看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