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之前看到一个央视公益广告:一个在学校得了奖状的小女生,欢天喜地跑回家,嘴里不停地喊“爸爸,爸爸”,爸爸不在家。小女生等啊等,楼道里有响动,她赶紧跑向门口,嘴里欣喜地喊着“爸爸”,爸爸没回家;该上床休息了,小女生手里抱着奖状,眼睛盯着天花板……闹钟指向了十一点半,窗外一阵响,小女生赶忙向窗户走去,掀开窗帘一看,一抹光消失后,仍未见人,小女生失望地回到床上。就这样小女生带着失望,又带着盼望,在等待中睡着了,手上依然抱着奖状,脸上挂着泪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梦到爸爸回来了,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父亲提供了孩子个性成长所需要的空间:父亲教育孩子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会有步骤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敏捷;父亲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他们长大后更自信,对学习和工作也比较认真、负责和持之以恒。某种程度上来,父亲的教育有利于孩子领导力的开发。
缺少父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心理伤害,例如在性格方面显得自信心不足、胆小、优柔寡断、责任心不足等。也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男孩子缺乏父爱容易产生情感障碍,女孩子缺乏父爱容易造成理科学习成绩不好。
子不教,父之过
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当前成了大部分家庭的头等大事,但一提起教育问题不论是成绩还是综合能力开发,首先想起的是母亲,母亲教育孩子的重任似乎变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当你在各类图书网站或购书中心,你会发现有各类教导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的图书,关于父母责任的图书少之又少。“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好像慢慢被世人所遗忘。
在当下,父亲的家庭责任慢慢被看成在外工作赚钱养家,而父亲也更乐于接受这种经济养家的角色。“经济决定政治”,我想这也符合在家庭中的运用,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父亲时,父亲在家庭的地位好像显得更崇高,其实这也是父亲一种自私的表现。前文也提到父亲的孩子教育过程中有着重大影响和作用,父母这一角色的逃避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化
荣格学派的心理学家科尔曼夫妻按照神话中的父亲的形象把父亲分为创世父神、天父,地父,皇父和二分父神。
创世父神,即播下种子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
天父,即对家庭中发挥的作用往往是通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通过对孩子的直接照料来实现的。父亲是联接家庭和外界的纽带,也是儿子效仿的楷模,因为儿子在长大成人以后就要脱离原来的家庭,自己成家立业,并成长为该家庭的保护人和供养者。母亲的作用就是在家庭之内负责抚养孩子。
地父,以家庭为中心,部分履行了社会职责,会选择在抚养孩子方面发展一下自己的才能,愿意在感情上参与抚养孩子,并能在家庭这个中心当中做出一番成就的父亲,地父从小参与了对孩子的抚养,地父想要担当的角色不只是对妻子的照料,他也更希望与孩子本人建立起一种直接的关系,真正属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常由母亲参与的那种中介关系。
皇父就是想把天地二者的工作都承担起来的角色。他想充当孩子抚养的总机构,操持全景内外的一切需要。皇父们也可能需要将一些照料孩子的责任委托别人去做,当这些助手绝不是他们的同等伙伴。
二分父神,就是父母共同承担挣钱以及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在男人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担任天父角色,这可能与天父的特点和人类进化中男性的特点是完全一致的,天父的角色在长期在社会思想和社会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且几乎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悠久。
地父即是另一种的男性模式,地父以家庭为中心的男人形象,在男人群体当中来说多少会有些羞于启齿。在男权社会中“奶爸”的形象经常被当看成嘲笑的对象。假如哪个男性表现出明显的以家庭为中心,常常会招来同性的嘲讽和调侃,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让男性的这种本身就具有的抚养子女的功能一直被掩埋于集体无意识之中。而上文多次强调父亲在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其实也是呼唤地父角色的认同与回归。
而在当前社会,大部分家庭的父母双方共同为家庭经济来源,共同担起家庭责任。二分父神成了大部分家庭中父母的角色,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孩子来说单个父亲既是天父也是地父,在这两个二分之一当中丈夫和妻子都各自执行天与地的功能,共同承担起天地的角色。
【 《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图书,作者科尔曼夫妇均为心理分析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医生,他们以荣格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实践,并借助于神话与传说确立父亲角色的意象,来研究当今家庭中父亲角色的变换,并以此探讨父亲身份对孩子及男人生活的影响。 】
结语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爸爸们,让我们担起父亲的神圣职责,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