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的妈妈(昵称猫)是我家宝妈(昵称狗)的闺蜜,她的叮咚比壮壮小两岁,她和宝妈的聊天当然很多都是关于孩子的。
宝妈有时候会和我说她们之间的聊天内容,看到她对儿子的满意和夸赞,宝妈会以过来人打击她,还没到让你头大的时候哦…
可是,丁咚进入了我们所称的头大的时期,猫还是赞不绝口,几乎看不到她的埋怨、抓狂。动态里都是欣赏和得瑟或者明里曝糗暗里偷笑。
宝妈会说,她自带妈妈牌滤镜。
以我的想法,对自己孩子的毛病缺点看不到是不可能的,也许叮咚就是没啥毛病不招人嫌。
但是,叮咚的幼儿园需要一篇家长谈育儿的文章发在公众号里,猫和叮咚爸爸自告奋勇,两人从自己的角度谈体会,我也看到了,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以及这种陪伴本身给予父母的快乐。
以下是叮咚妈妈的文章。
陪伴,给孩子最好的爱
其实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们小家的文章,来记录我可爱的小家伙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与烦恼;正巧看到老师的邀请,于是便来毛遂自荐了。
先介绍下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吧,今年5岁,在我们眼中他是个有时候心思细腻,有时候机灵古怪,有时候又爱耍小脾气的天使宝宝;他懂事温暖,有次爸爸下班路上和我免提通话的时候他听到我们对话,得知爸爸工作特别忙,爸爸到家后就递上本《好心情去哪了》,叮嘱道:爸爸你要看到最后一页哦,你的好心情就会回来了;他思维活跃爱提问,脑子里经常冒出各种有意思的问题,比如:爸爸,如果太阳燃烧尽了,那我们人类会不会变回猴子?引得我俩相互大笑;他阳光快乐,无论我白天工作多忙,下班路上只要想到开门就能看到他乐呵呵的小脸凑过来,我的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
我到哪里都会都毫不吝啬的夸赞我有个好队友,他是个有严谨又有趣,有家庭责任感,深知陪伴重要的好爸爸。陪伴,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容易,好的陪伴,要走心,而不仅仅是陪在身旁。孩子三岁前的日子他在外地工作,但是只要一有空,都会放下手机高质量陪伴;他会陪孩子读绘本,但是不仅仅照搬念字,他会天马行空的给孩子发散很多有趣的“知说点”,有一次我们读关干太阳地球的书时,他关灯拿起台灯和皮球,现场模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一下子打开了孩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大门;他会陪孩子玩玩具,任何简单的小玩意儿在他手中会变成有趣的玩具,记得疫情居家的时候,他和孩子一起把两辆玩具车固定在纸箱上,做成一辆推车推着孩子满屋子跑,满屋子都是孩子欢笑声;他会陪孩子运动,即便是入冬后的夜晚,小区的路灯下,健身器材附近,都有我们三个跳绳拍球各种比赛的嬉戏打闹声。
他会陪孩子很多很多,我一直觉得陪孩子是一项集合了体力耐力和脑力的活动,只有当我们的陪伴是懂孩子内心的时候,才能和他们共情共鸣,这样的过程才算是高质量、有效的陪伴。
我们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更不能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他有自己的人生。始终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相伴慢慢体味成长路上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
最后我想对那个可爱的小男孩说:嗨男孩,愿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和自己的人生目标,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以下是叮咚爸爸的文章。
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我们,只是我们赋予了他们生命。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从来是只属于他们自己。
在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听话”了。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希望孩子凡事按照自己的思想来,服从自己的安排。这种代替孩子做决定的做法,无意间剥夺他们感知世界、表达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极为不利。如何将他们作为思想独立的个体,陪伴引导孩子成长,从以下几个阶段循序渐进。
(一)家长角色与定位
在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处于绝对主动地位的,这就要求家长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随着孩子成长,对外界认知以及做出判断的能力是不断提升的,因此作为家长的扮演的角色应当以引导性为主,强制性为辅。且这些角色是应该逐渐退出,更多的判断主导权交给孩子自己。比如,婴儿时期的饥饱但冷暖需求,家长可以大部分代劳;幼儿时期对外界探索,家长把握安全、守法等基本的原则,放开手让孩子感受;青春期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家长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此,才会让孩子觉得他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后才有相互尊重。
(二)相处平等自立
当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时,才能用平等的言语和行动对待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甚至完不成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当孩子长期遭受不平等的对待时候,要么被迫接受唯唯诺诺,要么持续对抗。不少人认为做饭是家长的事,待到吃饭时候喊着孩子一起吃饭却被无情拒绝。试着让孩子参与到做饭其中,哪怕是洗个菜端个盘子,也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平等对待了,在于家长的相处中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对抗。。
相互平等对待的过程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能发挥到最大,能学到非常多的技能,而且对外界逐步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了,这便是自强自立的过程。比如,孩子吃饭需要家长喂食这类问题,起因是家长认为孩子吃不饱不会吃弄脏衣服等,就越姐代庖喂食,养成习惯后孩子都不认为吃饭是自己的事了,谈何自立呢?
(三)以身作则
相处过程中做到平等对待,能让孩子逐渐自立。在相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判断都会受家长影响,这种无意间的自身作则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了。孩子的技能大多来自于模仿大人,大人的言行举止,甚至是无意间的行为,都可能让孩子记忆犹新,成为孩子模仿的标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无意间的标杆远远比言语上的教育影响深远。
孩子终将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他们自己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人间百态。为人父母,尊重孩子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而非我们的附属品。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家庭教育就越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