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作者: 浭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19:34 被阅读33次

“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本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南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从海路来到中国南方。

图片来源网络

菩提达摩来华以后,以《楞伽经》为依据,提出了“理入”与“行入”的修行方法。《楞伽经》,又叫做《入楞伽经》,全称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是狮子国(今天的斯里兰卡)的一座山;“阿跋多罗”,是“入”的意思。据说,释迦牟尼曾进入楞伽山讲说佛法,所以叫做“入楞伽经”。

这部佛经的主旨在于说明:宇宙万有都是虚假不实的,都是自心所造自心所现。它是早期“禅宗”的主要经典。  菩提达摩所说的“理入”,指除去人的思维和认识作用,对于客观事物不做分别,不起执心:“行入”则是“理入”的具体化,包括“报怨行”(甘心受苦,遇事不起爱憎之心)、“随缘行"(不计较客观环境与个人遭际,随遇而安)、“无所求行(放弃任何要求和愿望)、“称法行”(一切行为符合佛法)等。菩提达摩认为:“涅架”,进入佛境。

菩提达摩所提倡的禅法,重在思想意识的修行,简单易行,经过几代的传承发展,被大批汉地僧人所接受,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佛教宗派之一“禅宗”。

然而,在菩提达摩初入汉土的时候,这种禅法为人们所不齿,颇受冷遇。

敦煌发现的《坛经》抄本里面记载:笃信佛教的梁武帝,曾派人把刚到中国的菩提达摩从广州迎至都城建业,但是他们交谈得却很不投机。梁武帝问:自己广建佛寺、普行布施,有多大的功德?菩提达摩认为:为求功德而行善,是虚妄和执心的表现,违背了“理入”与“行入”的要求。于是,他回答:“并无功德。”梁武帝十分不快。在这种情况下,菩提达摩悄然离开南梁,“叶渡江”,到达北魏。

菩提达摩由于推行“理入”与“行入”的修行方法,曾六次被人下毒,最后终因中毒而死。但是,他对汉地佛教的巨大影响,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佛教大师。

“禅宗”尊他为初祖,认为菩提达摩以前的各种禅法,虽然也是如来所说(叫做“如来禅”),却不是禅的最高境界;只有菩提达摩所推行的禅法(叫做“祖师禅”),才是禅的最高境界。

《五灯会元。初祖菩提达摩大师》里面记载:菩提达摩到了北魏以后,在嵩山的少林寺里,整日整夜面对一堵石壁坐着,一言不发,号称“壁观婆罗门”。他修行这种功夫长达九年之久,直至去世。据说,少林寺里面至今还存有菩提达摩当年的“面壁石”呢!其实,这种说法是由于对菩提达摩的禅法不够理解而造成的讹传。

善提达摩提倡的“理入”,也叫作“壁观”,意思是:人心如同墙壁,把一切客观事物阻隔于外不做任何思维,没有任何认识。

相关文章

  • 他用三年时间不远万里到达中国弘法,从皇宫太子转变为一代祖师!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祖师),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生于南天竺(印度),...

  • 菩提达摩

    看过宝相风采 谁曾想竟是骨瘦如柴 想起万种例外 没料到一苇渡江而来 难道东土的衰败 使你,冷气森森面壁十载? 还是...

  • 菩提达摩

    “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本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南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从海路来到中...

  • 禅的由来

    禅(Chan)最初是用汉字禅意开始的。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菩提达摩(梵语:बोधिधर्मChinese菩提达摩,日语...

  • 区块链研习社达摩手册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原印度人[1] ,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

  • 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一百一十四)

    与梁武帝萧衍相对而坐的便是鼎鼎大名的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

  • 2020-11-14 论释《禅宗》四

    (第四十八段) 中国禅宗开山祖师: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是大乘佛教中国禅...

  • 血脉论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梁】菩提达摩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

  • 「占卜@了悟」四、真诚~菩提达摩在找一个门徒

    【故事描述】 我想起菩提达摩,他将禅介绍给中国……梁武帝到边界来迎接他,如果是换成别人而不是菩提达摩,梁武帝一定会...

  • 中国禅宗初祖

    ———出身王族 虔诚佛法 达摩祖师,原是印度人 ,本名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提达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m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