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作者: 杨琥媚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6:46 被阅读137次

    我从初中开始读亦舒。

    沾亦舒师太的光,因她而认识了一位卖书的女生,深圳人,三十岁未婚白领。她已活成亦舒笔下的女郎。

    闲暇时就捣鼓书卖;创建公众号、写文章,内容全是与亦舒有关。把自己的小生活安排得充实。

    有段时间,我还同她一起卖书。虽未赚钱,但幸运地认识了这个有趣的朋友。

    她,正儿八经的一个“亦舒迷”,不读亦舒终身误,一读亦舒误终身。

    她豁达说道:"我没结婚不怪人家亦舒,是缘分还没到。我相信会等到对的人,在这之前,宁缺毋滥。把一个人的日子也过好。"

    嗯,这句话还算公正。有些“读舒人”把自己还没嫁人怪在亦舒身上。

    亦舒为什么叫师太?因为她灭绝嘛!

    很多人说读了亦舒就不想结婚了,全靠自己就够了。我都想替师太喊冤。

    你结不结婚,那是自己的事。怎么怪在读过的作家身上,实在是偏颇。

    师太从未教读者信奉“单身主义”、“女权主义”,她自己也从曾有过三次婚姻。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五岁定居香港,14岁在《西点》杂志上发表第一部小说,15岁编辑已追到学校要稿子;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舒小姐。17岁就出版个人首部小说集。

    她是张爱玲和鲁迅的铁杆粉丝。自己也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

    索性在中学毕业后,她就去金庸创立的《明报》做记者,杂志采访与编辑。

    后来成为当代最有名的华人女作家之一,与她亲二哥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倪匡与倪亦舒,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葩,哥哥创作流行科幻小说,妹妹创作流行言情小说。

    在亦舒大热的时候,台湾的琼瑶阿姨也不落其后,于是有“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之说。

    亦舒听到后却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年轻时的亦舒,嘴很刻薄,处世亦不稳重。

    有才华的人多半是恃才傲物的,这个时期的亦舒豪爽、泼辣、直率、激烈、有性格。

    她曾说:“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亦舒的前半生,和爱情打的头破血流。

    第一任丈夫是画家蔡浩泉;第二任是电影明星岳华;第三任也就是现在的姓梁,曾是港大教授,现在是北师大的客座教授。

    17岁,她到金庸创办的《明报》任娱乐记者,跑新闻、写专访、写小说、写专栏。

    就在那一年,她遇到人生的第一段爱情——才华横溢却一穷二白的画家蔡浩泉。

    蔡浩泉的朋友说:“他对亦舒好冷淡,亦舒很好胜,你越不理她,她越要引你注意。那时大家都知道亦舒追浩泉。”

    两人开始交往之后,遭到了亦舒家人的强烈反对。亦舒当时爱得疯狂,还威胁父母,如果不让她和蔡浩泉在一起,就去死。

    于是,18岁的时候,亦舒和蔡浩泉闪婚,生下了俩人的孩子,取名边村。也许是两人的性格都过于自主强势,两人的婚后生活陷入了无尽的争吵。

    这段才子佳人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三年便宣告结束,亦舒坚决离去,儿子留给蔡浩泉抚养。不愿与这段失败婚姻再有任何瓜葛的亦舒,与前夫断绝来往,甚至连儿子也不再相认。彻底将这段不愿提及的历史从人生中删除了。

    亦舒和儿子避不见面三十多年,一直为人诟病。作为读者,我不好评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亦舒和画家丈夫离婚后,岳华与相恋了五年的“武侠影后”郑佩佩的感情也在不稳定中。岳华与亦舒,工作上时有接触,来往越来越多;你来我往间恋情迅速发展,最后,郑佩佩远嫁美国,师太与岳华两人成功地在一起。

    第二段婚姻,最终却因已婚的郑佩佩写了一封信给岳华,而彻底支离破碎。

    亦舒当时看到郑佩佩的来信,直接生气地将这些信公开给媒体,导致郑佩佩家庭出现问题,这件事让岳华完全心冷,与亦舒提出分手,亦舒曾跪下来求岳华复合。

    师太年轻时张狂,然而妒忌使爱情枯萎。岳华说:“你损伤人家太尖锐了,是不可以。”

    师太那么骄傲的女子,遇到爱情,也可以卑微到尘埃里。

    亦舒的现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与梁教授结婚后,亦舒脱胎换骨,改掉了火爆脾气,还通过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来得女,心疼得不得了。

    为了女儿,移居加拿大,开始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上午八九点钟起来写作,做起了家庭主妇,成为一位普通的妻子与母亲。

    亦舒是一个真正的“亦舒女郎”,曾经敢爱敢恨,如今那放下的骄傲,才成就了现在的她。

    亦舒前半生,每段恋情都追的热烈,恨也绝情。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她的爱恨离开都像刀子一样,生生撕开生活的伪装,然后开出蔷薇来。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上天确实对某些人是心存偏爱的。生来就被附带一种特殊技能,天赋异禀,说得就是亦舒这种人。

    十二岁读鲁迅后便不可自拔,所以小说《我的前半生》,主角“子君”和“涓生”姓名就是沿用鲁迅小说《伤逝》中的。

    她的文章短小精悍,人情世故皆通透。金句俯拾皆是,简洁而犀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放在亦舒身上,言如其实,恰如其分。

    作词人林夕说:“读张爱玲和亦舒,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

    的确如此,张爱玲和亦舒大概是老天派给填词人的大好红利,随便扒拉两三句就算一首好词。

    林夕说,亦舒是他的枕边书。

    林夕作品中亦舒的影子太多了,光用亦舒书名做歌名的作品就可以排出几十列,他给王菲写歌词,恨不得每首歌都用亦舒的书名。如《流年》、《给自己的情书》等。

    他给杨千嬅写词,在杨千嬅《Unlimited》,整张专辑都用一种亦舒的语调在写,甚至有一首就叫《亦舒说》。

    陈奕迅《富士山下》的歌词中的“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再见二丁目》中的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杨千嬅《亦舒说》的歌词“专心工作才有资格吐血”,这些歌词,都“很亦舒”。

    黄伟文也说:自己是亦舒小粉丝,甚至还给师太写过信。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曾说过,拿到亦舒的书常常“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金庸对白岩松说:"倪匡、亦舒皆为‘编故事’的天才。"

    倪匡的想象力,似高于亦舒。但语言文字的运用,则不得不佩服其妹。

    安妮宝贝曾说过,自己最爱的还是亦舒和张爱玲。

    她所作的《七月与安生》,仔细一看,情节便是混了亦舒的《流金岁月》和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国荣曾说,他特别钟情于亦舒的小说……

    亦舒很聪明,她致力于流行的通俗小说,而不是想成为一代大文豪。这一点和毛姆一样,十分精明。

    “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但我和朋友都庆幸,我们的青春期,读的是亦舒。(没有贬低琼瑶阿姨的意思)

    琼瑶让小女生们向往浪漫又美好的爱情,白衣飘飘的少年郎。

    而作为“亦舒迷”的我们,师太是冷不丁地给我们“泼冷水”。

    亦舒并不提供琼瑶型的梦幻和安慰,而是一直在传达一种信息:别做梦、别胡闹,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克服它,并承担后果。

    她常通过种种爱情“悲剧”来告诫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这世上靠得住的只有自己。要活得好就必须独立自主,练就谋生技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亦舒一度成为最畅销女作家。

    "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呢?就是在要紧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无谓纠缠。"

    初中时期,没有过叛逆。不早恋;我努力学习,也有亦舒的功劳。安妮宝贝也说,“你要好到值得寻访,万万不可隆重而粗陋。”

    我很幸运,我是“读舒人”,我曾读亦舒。

    师太告诉过我们:不骄,不矜,勤工,好学,才是好女子。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记得第一次写QQ个性签名,就写上师太最经典的那句: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

    喜欢亦舒的小说,也许是因为她太懂人性。亦舒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女性命运和独立价值的探讨。

    亦舒小说最大的魅力所在:教你做如何做一个坚强、独立,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

    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被人妒忌。依靠他人施舍,只能让自己成为附属品。

    "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她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同理心,体谅他人的不易,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她教给我的处世之道: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埋头苦干,不理闲事,是一种骄傲,并非退缩。

    "越是运气不好,越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切勿扰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

    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她认为做人姿态得好看;赢要赢得漂亮,输也不要输得难看。

    "做人至要紧姿势好看,如果恶形恶状地追求一件事,那么,赢了也等于输了。"

    "人真的要自己争气。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和颜悦色。"

    亦舒以身作则。可以拿出来标榜的,是她的勤力。“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移居温哥华几十年,天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写作,然后做一个家庭妇女。

    她说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与我何有哉?”

    "我很早起来真是黑蒙蒙的,摸黑下去,真是挑灯夜战的,真是很寂寞的,但我觉得有得写,有人叫你写,有读者看,真是很幸运了。我没怨言的。”

    亦舒勤力到何种程度?亦舒要出第三百本书时,还引起一场轰动。

    写作五十年,每年写作五、六本,有人统计过,换成厚薄相当的书的话,金庸十五部小说,大概五十本;琼瑶六十四部,按一百本;张小娴,大概五十多本;唯一能与之一战的大概就只是她的哥哥——倪匡。

    更何况还一直是手写稿子!

    史航评价她:是个劳模。的确,师太说过,她是用笔耕田的农夫。

    亦舒当然爱写作,五十多年;唯有热爱,才能坚持。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也是幸运的。

    有作家想跨界,想做演员,明星,制片人,她不,亦舒只是觉得自己有自知之明,亦舒只是抱着写作这一件事不撒手。她说过:"人贵自知"、"人贵自立"。

    当然了,勤力赚钱也是动力。因为可以为自己争取自由以及爱的权利。

    你经济搞好后,就可以有个选择,钟意嫁谁就嫁谁了,嫁精仔也行,嫁有钱人也行,但是有些人的性情是不喜欢穿靓衫,穿高跟鞋,晚晚去应酬的,好像我,你让我到上流社会应酬,我觉得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情,那我自己可以搞好自己的生活,那就可以嫁一个普通人了,不需要这么努力地向上。”

    师太永远这么清醒。

    有人说亦舒算不上什么作家,她缺少萧红、张爱玲的那些天分,但至少,师太是合格的匠人!

    很少可以一个人笔耕不辍这么多年,很少有人一直保持着这种对生活抵死不从的热情。

    人间很美,很值得。

    亦舒师太,"写作是她的出口,也是她的救赎。"

    这个聪明又清醒的女性,格外地自律。

    亦舒现在已经是七十一岁的老太太了,还偏偏笔耕不辍,五十年里她孜孜不倦以平均每年六本书的速度写作。

    这样的写作速度和创作热情,丝毫不亚于任何人。亦舒还一直用笔写作,交给出版社的都是手稿。

    亦舒她玲珑通透。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亦舒书中,浮世绘般生活百态,人情世故,现实地指引都市女子,该走的路。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师太凉薄吗?不。大都会安身立命,非得拎得清不可。不知多少女性从亦舒书中汲取勇气,化为骨血。

    师太是女权主义者?不,不是不可以靠男生,只是你得有筹码,也得能拿脚便走,不是扭股的橡皮糖。即使是她笔下的姜喜宝,也是能双手打天下的主。勖存姿喜欢喜宝,不就是想要喜宝一样的一个儿子吗?

    爱看亦舒的读者早已记不清师太笔下有多少女主,但谁不曾受过亦舒的教导?"谁不曾尽力吸收书中的生命力与蓬勃,化为骨血。热烈肆意,眼中有光。"

    一手一拳地打出一个世界,可以失友,失恋,失婚,但双手一环抱,还有自己。

    这双手虽然小,但庆幸是自己的一双手。

    最后以师太的话结尾:年轻的朋友,我讲了几十年,还打算一直说下去:一个女子,必须先凭双手争取生活,才有资格追求快乐、幸福、理想。无论如何要有职业,因而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对象,届时,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独身终老,这叫做选择,亦即是自由。

    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很幸运,我曾“读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sh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