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和老师等大部分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原生家庭的传承,中国传统文熏陶,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导致给孩子自觉不自觉的贴标签。
第一、家长固定型思维
在孩子眼中,家长和老师就是权威,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思维模式;另一种是成长思维模式。其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会对孩子贴标签,当看到孩子一点进步说“你真棒"、“真聪明",把孩子定位成“天才",孩子不敢去探索,如果做错事,就不聪明了;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说“你真笨",孩子产生自卑,从而不去努力。
第二、父母的性格
态度决定一切,有些家一长心直口快,率真豁达,看人看的一针见血,看到孩子的言行,不加思索,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如,看到孩子做慢,马上就去指责“就不能快点,就像一只蜗牛",久而久之,孩子就自我认可是慢腾腾的蜗牛,从而失去信心。家长的初心是恨铁不成钢,结果办成坏事。
第三、周围环境
家长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邻居孩子的长处比,张家孩子数学考了98分,你才考80分,李家的闺女钢琴过8级了,你还没过5级等等。这种焦虑型家长就会对孩子贴上“你真笨"、“你是蠢猪"、“傻蛋“。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根本不是爱我,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和好成绩。
第四、习惯成自然
有时候,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潜移默化间就会留下浓重的烙印。很多家长平时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开玩笑,回到家里也如此。当孩子有些异常举动时,便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来标注孩子,引以为乐,殊不知这些做法成为杀死孩子的一把把“利器"。
如我的发的,家中排行老二,长的个子不够高还有的丑,本来心理就有阴影,说话做事有时不太合理,他妈便经常说他说的没道理,有一次他妈竟然当作小朋友的面说“以后干脆叫你‘二没理'算了,“二没理"伴随了他一生。
第五、家长或老师只看到孩子的表面,不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如:看到长辈不打招呼,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等,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天生就是这样,没办法”。长时间这样,就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