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是史蒂芬·柯维(美)的一本著作。据说这本书是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读完这本书,下面是我的一些笔记和心得。
1 两个关键词
习惯:将习惯定义为知识(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如何做),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习惯
知识是理论范畴,告诉我们做什么,为何做,意愿就是我是否想要做某件事,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
效能:效能基于原则,是品德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效能
关于产出和产能,书中举了一个寓言作为例子,农夫发现自己养的鹅每天都下一颗金蛋,结果农夫迫不及待想把鹅的肚子剖开,想拿出鹅肚子里的所有金蛋,于是鹅死了,农夫再也拿不到任何金蛋了。金蛋就好比产出,鹅相当于产能,只有维持产二者的平衡,才能保持良好的产出,如果打破平衡,那么产出会急剧下降。
2 七个习惯图示
七个习惯模式图(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删除)这个就是书中的七个习惯模式图,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东西,第一个方面是教会我们如何成就自我,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都是在讲我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成就更好的自我。第二个方面是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协作: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指导我们如何高效地与他人协作。
3 七个习惯思维导图
关于整本书的内容,我绘制了一个思维导图。
七个习惯思维导图
1.积极主动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并承担后果。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和或受限于周围条件。
2.以终为始
先定目标后行动
事物的两次创造:头脑(智力)、实践(体力)
自我领导 :从高处思考人生目标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以原则为生活中心
3.要事第一
按照事情重要性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
独立意志(自律) :做 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四象限时间管理理论 ,偏重第三和第四象限的人他们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只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高效能人士应该避免陷入第三四象限的事务。对于高效能人士而言,第一象限的事务固然重要,也应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第二象限中去,把时间投入到第一和第二象限的人,体现出他是一个自律,有远见的人。
自我管理四步骤:确认角色,选择目标,安排进度,每日调整
4.双赢思维
与他人交往时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
情感账户的七种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守信,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利人利己,损人利己,独善其身,舍己为人,好聚好散,两败俱伤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 ,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赢体系,双赢过程
5.知彼解己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移情聆听: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四种自传式回应: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适时扮演知音;表达也要讲技巧
6.统合综效
综合使用前五个习惯,整体效能大于部分之和
若两个人之间,情感账户余额很高,对彼此有充分的信任,能够开放式沟通,并奉行双赢模式,而且能够在做决定之前,运用移情聆听技巧,充分理解对方所重视和顾虑的事情。 将高余额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知彼解己原则加在一起使用,就能够达到高效双赢的合作,这也就是统合综效。
高余额的情感账户、双赢模式、先理解别人的原则,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实现创造性统合综效的理想环境。
沟通三层次: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与人协作时尊重差异
化阻力为动力
7.不断更新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四个方面更新自己: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
以上就是对整本书的回顾,我们现在思考一下,你认为高效能人士还应该具有哪些习惯?对此我接下来补充两个我认为的好习惯。
高效能人士还应该具有哪些习惯
看完本书,我想分享两个我认为高效能人士还应具有的习惯。首先回顾一下书中讲的人们的各种生活重心,有人以家庭为中心,有以金钱为中心,有以爱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最佳的生活其实是以个人原则为中心。
分享我自己的个人原则,我个人原则第一条是 家人第一,第二条是,不断去做那些能提升自我价值的事情。
如何得知自己行为是否偏离了自身的个人原则?这就引出我要说的第一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应具有的习惯:不定时反省
不定时反省有以下几点好处:
- 通过检讨自己,从而规范、修正自我的行为。小时候我爸爸就告诉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在脑海中回忆下,今天学到些什么知识,反思一下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得不对,以后遇到相似情况应该怎样注意。这个法则我从小到大一直很受用。
- 思考得与失,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 有利于调控个人情绪。有一种调控个人情绪的方式叫做"第三人称思维",就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情绪,当别人做了某件错事而令你生气时,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提醒自己:"你看他,他正在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别人做了某件事令你很愤怒时,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提醒自己:"不行不行,不能愤怒,愤怒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或者可以模仿武林外传的郭芙蓉对自己说:“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第三人称思维"其实也可以叫做自我反思或心理暗示。
通过不定时反省能够纠正我们的行为,然而可能有人想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寄几啊?
o(╯□╰)o我在大四的时候,吃完午饭回到自习室,不打一盘王者荣耀我根本就背不了单词,不吃到鸡我根本没法开始下笔写论文,不看一集网剧我根本就敲不动代码。结果一打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
为什么我们会容易将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娱乐活动上?
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名言
我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情,本质上是因为这件事对我们存在着某种意义,这其实是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要看书学习,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形成的意义共识。我们为什么要锻炼,因为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让我们少得病。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因为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和社会认同感。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因为短暂的快乐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就是那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的激素,当我们拿到一血,当我们杀了一个敌方英雄,当我们取得一盘游戏胜利时,每一次小小的刺激都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知不知道学习比玩游戏更重要呢?我们知道,然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因此我们更愿意去做那些马上就能得到快乐的事情,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沉迷于游戏。
高效能人士应具有的第二个习惯:断舍离
山下英子有一本家庭生活类书籍,叫做《断舍离》。断=不买、不收取没用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多余的物品。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中的离对于我们行动的指导意义在于:跳出某个意义框架,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就变得更高效。
我举一个例子,1850年,美国报纸刊登了一条新闻: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于是,许多怀揣着发财梦想的人纷纷涌入美国西部,加入淘金大潮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淘金热。当时,年仅21岁的李维·施特劳斯也加入了淘金队伍中,当他来到了旧金山以后,发现来错了地方,这里到处都是人啊,看不到金子,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帐篷。当大部分人还在坚持着做着淘金发财梦时,李维·施特劳斯毅然决定不再跟风,他将目光转向前来淘金的大批淘金者们,于是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开了一家专门销售淘金工人日用品的淘金店,有一次,他采购了很多种日用品和一大批用来搭帐篷的帆布,日用品很快被抢购一空,而帆布却无人理会。有一位淘金者就走过时,他以为对方要买帆布,对方却说“我不要帆布,但想要一条像帆布一样结实的裤子”。原来,工人们的棉裤经常与石头沙土摩擦,很容易坏,棉裤不耐穿。而帆布却很结实,李维·施特劳斯灵机一动,把那些卖不出去的帆布做成了各种各样的裤子和衣服,没想到衣裤空前大卖。后来,李维·施特劳斯创建了著名的牛仔衣裤品牌李维斯。
你看,正是因为李维·施特劳斯当时舍弃了对他没有意义的淘金梦,从而使得他在服装行业获得了成功。
所以,当我们为很多选择而犹豫时,不妨尝试跳出某些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意义框架,这样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你认为高效能人士还应具有哪些习惯?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