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关于《诗经两首》的教学笔记
于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沿着中国文学的长河溯流而上,遥望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柴扉,轻轻捡拾诗歌的落羽,抚摸着木质马车粗重的轮印,追寻现实主义的源头。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就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寒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是野地里疯长的植物,那些没有膨胀的喜悦、没有矫饰的哀伤,就这么把我们带进了先人的感情世界里幽幽地活了一回。在赋比兴的堆砌里,满眼飘过的似乎无比清晰的布衣、发髻、马车和暮色,令人不由自主就酸了鼻子。
《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论物质多么丰裕,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最最渴望的,不过是回到最初那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我们要去哪里守望爱情?我们该要如何承受思念?每一个永恒的生命话题,都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痛,《诗经》至纯至美,生于华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