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正面管教讲师班培训时,Elly老师在大白纸上标注:学生,给我们哪些挑战?让大家去思考。我一开始看不懂,什么叫做给我们的挑战?当Elly老师把大家这些所谓的挑战列出来的时候,我感觉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嘛!
然后我就和Elly老师说:能不能以后把这个“挑战”改成“不良行为”,这样大家就更清楚。Elly老师说:绝对不行,为什么是你说它是不良行为?这是你的私人逻辑,你这是给他们贴标签呀!学生的这些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来说是正常现象,要怎么让学生认识到需要改变或者怎么改变,是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挑战!
这让我沉思许久!平常感觉自己还是比较理解学生的,比较能够接纳学生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的。但是在我的意识深处,还是认为学生的,各种不符合我要求的行为是不可接纳、不可容忍的,必须要求他们立即改变!而且往往认为他们这些行为,会害了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他们抓紧去改变。
当学生有各种我们认为的不良行为时,往往就会用“差生”、“后进生”、“道德品质不好”等给这些学生贴标签。
实际上,当学生发生各种所谓的不良行为时,的确是对老师的各种挑战。一是认识上的挑战。从传统的认识到符合人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正常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认识到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而这个观念的转变,对于习惯了对学生管教、批评的老师来说,不容易。二是管教方式的挑战。既然是正常情况,就要平常心对待,就要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错误在学习。要尊重学生的犯错,错误是最好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