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朋友圈,吐槽单位里的“烂人烂事”。当然是不指名道姓的,情绪化的。也是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人。看看笑笑,谁的生活,都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平顺。
见到的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
说的就是我的成长历程。当你拼尽全力才发现自己的一切美好品德(善良、正直、真诚)都是影响自己“成功”的障碍时,若不彻悟,就只能抑郁。
看了一个短视频,话糙理不糙。这句话是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南墙要撞。
事过无悔,各有各的运命。
为今天这个节气发的圈圈,觉得相对积极些。
秋分两色,一半理想,一半生活。
清风徐徐是好,明月朗朗亦好。
隔风雨窗外,凝心神眼前。
打扫房间,安顿身心。
是花开的流年,是我在的人间。
一天的情绪不断起起伏伏。下午又陪同事去看了房子,三个楼盘,很快就看完啦!哈哈哈,最后一个还算不错,算了价格,依然是买不起的500来万。还是心气太高,便宜的确实也看不上,也没必要买。总不是要贷款,还不能买个顺心如意的,那是何必呢?
停一停,等一等,不必慌,一切都会好的。
《知否》剧中有句经典台词:既入穷巷就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我想这话对许多人都有借鉴意义。面对错的人,不留恋余温,不在死循环里挣扎。爱时全心全意,走时毅然决然。诚如三毛所讲: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太坏的局面。不惧怕失去,在任何时候都勇敢做自己,才是难得的清醒。
“穷在深山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看清是一种能力,看淡才是更大的智慧。当你洞察人性幽微,对人对事就少了一份苛责,多了一些理解。人生有许多道理,是我们年轻时无法悟到的。直到碰过壁、遇了冷、受过伤才逐渐明白:叫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经历;催熟一个人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世情。
消费陷阱
在书里,作者讲了穷人帕克的故事。帕克,是印尼的一个农民,常年吃不饱饭。他身体极度虚弱,干不了活,赚不来钱。可当阿比吉特去帕克家时,却意外地发现,他根本不穷。帕克家里,不仅有电视机、DVD机、移动电话,还有茶叶、咖啡和糖。
阿比吉特百思不解:你为什么不先填饱肚子,而是买这些没用的?帕克说:我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在贫民窟,帕克远不是个例。阿比吉特见过很多面黄肌瘦的穷人,挤在音像店购买电影光盘。他对大家说:吃饱后去赚钱,远比消费重要。可不管怎么劝,穷人们还是一有点钱,就跑去购物。控制不住享乐的欲望,缺乏延迟满足的定力,令他们陷入了“消费陷阱”。
而这种可怕的消费陷阱,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宁愿花钱吃大餐,也不愿报网课学技能;宁愿在促销中当剁手党,也不愿办卡去健身。
在信贷、分期、打折的商业促销中,我们总是盲目消费。早已忘了最该花钱的地方,是增强自己赚钱的本事。
低层次的人,受金钱驱使;高段位的人,把钱当成工具。
“该花钱的地方,千千万万要花,不该花钱的地方,一分一厘要省。”
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不被消费陷阱吞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