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的“树洞时空”,我是一个陪伴者,倾听者,同时也是情绪的疏导者,所有的话题在这里都是开放的,也是被接纳的。 今天主动连麦进来的是一位熟悉的朋友。我相识于萨提亚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她的主动参与,让我感觉挺惊喜。
朋友提到2020年初,全民都居家抗疫。当时她特别的焦虑,要不停给自己安排各种事情做,才会感到踏实。那段时间,她报了很多的课程,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管是学习还是运动,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可这样,内心又觉得有些不妥,为此,她还特意找了知名的国际导师为自己做个案处理。老师给到她的答案是“对自己期待太高了!”。
在这几天的居家隔离期间,她的状态却截然相反,几乎可以用“躺平”来形容,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是躺着或睡觉。内心却还是不能接受自己这样的状态,认为自己是懒惰的,人必须要自律。 但不得不说,我们身体的体验是诚实的,它的确不想动呀!朋友为自己的这种“躺平”感到困惑和无奈。
“躺平”也是一种应对和防御,她对自己的这个状态有一份指责。又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心理学的学习者,她头脑里知道要接纳自己,不能指责自己,对于自己“躺平”的指责又增加了一分不允许和指责,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叠加的指责非常消耗能量,更添加了一份无力感。
“那个躺平的声音,想对你说什么?”我问她。
“那个声音说'我好累呀'”她回答。
“去触碰这个声音,体验这个声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约是我十四、五岁的时候”
“那个时候有发生什么呀?”
她回忆起那个时候特别的无助,总是被妈妈责骂,成绩一路下滑,最终自己放弃了学业。好多年过去了,她无法原谅过去那个曾经不优秀的自己。
我邀请她去想象当年的自己就坐在自己的对面。以现在成熟状态,去关爱那个没有长大的、曾经的自己,用成年人的态度去和她对话,理解她,懂得她,欣赏她。当我发出这个邀请时,我看到她皱着眉,她说“我好难做到啊!”。
“好的,那个隐藏着的不堪,到底是什么?” 我推动着。
记忆中的最艰难的那个场景被唤醒了,当年妈妈是最爱自己的人,同时也是伤害自己最深的人。 那时的妈妈正在经历着她自己的痛苦,说出来的话非常刺痛,非常伤害也非常贬损。对于曾经十来岁的自己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同时,自己又在经历着环境的改变,面对着很多的不安全,内心无比的恐惧,但还不得不去面对。妈妈的苛责也带给内心很多的羞耻感。原本拔尖的成绩开始下滑,这又让妈妈加大了对她的打压和否定,她也开始否定自己,甚至是痛恨自己。内心中那个“我不够好”的声音如同紧箍咒一般,一方面她想挣脱,一直处在抗争的状态中,痛苦地挣扎;另一方面又让进入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中,防止还有人会伤害自己。
工作进行到这里,这位朋友已然是双目垂泪,那个生命中本应该享受美好的自己被弄丢了。她决定要把自己的力量收回,来回归到本该就拥有的幸福模样。
感谢朋友把她的生命故事带到了“树洞时空”,其实我们很多人在生命历程中,自带着一个背景音乐 “I'm not good enough”。 不论自己再努力,那个挥之不去的背景音乐,一直阻碍着我们去看到自己的勇敢、坚强、努力、奋进……各种美好品质。若我们联结不到自己内在的资源,却在外在的世界中拼命挣扎,想要去抓取那以为的安全,相当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疗愈自己,成为自己!是一条我们要花一辈子来修行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