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的中国教育,很多人都说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磨灭了学生原有的创新能力,总之是各种的责难批评,当然我也是这么看,与之相反的是对于西方的教学很多人则是非常看好,从各种文字当中似乎都会看出,西方的教学是如何循循善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考虑问题,上课似乎老师也没有多少事情做,主要的也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或者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老师给出答案,让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如果西方的教学正如我们所想的能让学生有那么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会有外国的父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完成基础教育,回国学习高等知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高效率的教学确实很吸引人,西方的讨论式教学在日后的学术方面大有裨益,但是这都不是我所期望的教育。
虽然中式的教育有其弊端,西方的教育有诸多优势,但在其出发点来说是两个极端,中国还在站在当年消除文盲的角度上教育这一代的学生,发现天才是其次,拉高平均素质是关键,很多偏科的天才走在失败者的行列中,少数成功的天才站在学术的实验台上不知道自己的解题思路应该套用哪个公式,而许多原本平庸的人在高压式教学中也有了远高于本身的高度,在生活中除了学习一无是处,在多年的学习过后,一切又要从头开始,所以中式的教育是不惜一切代价走“中庸”之道;相反的西方教育则是在走极端,我们对西方教育最熟悉的印象就是独立而且轻松,如果说中式教育是让天才疲于奔命,让平庸者高尚起来,那么西方的教育则是让天才尽情发挥,让平庸者更加平庸,所谓的课堂讨论说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许多上了大学或者在工作中设计方案,完成某项课题的研究方案的人们多数会发现,所谓的团队合作多数的事情实际是某个人或那么几个人的事,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滥竽充数,或者完成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同样的,西方的学生也是学生,没有谁一出生就有多么高的素质会真的想完美的合作者一样各自处理相关的问题,然后在一起讨论完成整个课题,平庸的人在没有获得系统的学习培训之前,说白了就是没有尽力中式的教育之前,他是没有能力单靠自己的思考完成大部分的学习,所谓的自我思考只是让他们非常无力,学习变得那么的痛苦,结果就会变得像我们生活中的学生在学腻之后的放弃,而在平常的学习中他们大部分就会去依靠那些思考起来较为轻松的天才们,所以在这样的教学中真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是那些天才,在他们日后的学术科研中他们的思路是靠自己整理起来,而不是像中国的学生有一套灌输进来的思考系统,中国的天才们在自己的学术中最大的困难或许就是这一套思考的系统让他们走不出一条新的道路。
那么对我来说什么样的教育最好呢?首先教育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素质,有其不同的好的教育方式,而现在,中国的教育已经不适合这样的环境或者将不再适合以后要发展起来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学生没有想当初那样对知识的渴望,在许多方面他们早就思考了很多,有一些育儿专家告诉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的负面情感,或者夫妻两大吵大闹,或者嘴里告诫不要做什么却自己明摆着做,你以为小孩还不懂事理解不了那么多东西,但实际上只是你以为他们不懂而已,同样的,你以为现在的小学生还只是被喜羊羊吸引的小屁孩那你就太瞧不起人了,现在许多三四年纪的学生就会有我们初中之后或许才有的许多负面情绪,现在许多设备能让他们早早知道我们当年许久之后才了解到的东西,最不能获取知识的地方或许就是学校,许多学生侃侃而谈的话题很少是从学校里获得的,而学校里的知识让人厌烦,不单单是其教学的方式和老师追求的高效率的急躁情绪,还有书本上的知识无用而枯燥缺少吸引力,但在高压的环境下你不能用书本的知识把自己变得博学,你不仅会被父母责骂,还会在学生之间低人一等,同时受到老师的白眼,我们在课本里背诵的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最后最大的用处也不过是成为试卷扣分的原因。一种和自己教学内容相悖的教育模式最终不会取得他所期望的成果。
我所期望的教育是一种灵魂,如前文所说,西方的教育让平庸者放弃,中式的教育让天才疲于奔命,什么样的教育能够二者兼顾呢,我想应该没有,或许从一开始教育就不该是靠所学到的东西来衡量好坏,无论是什么教育,在一堂课下来,总会被问到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或许这些被学到的东西就是一堂课的全部价值,而所谓的好老师也不过是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相同的知识,如果知识学那些知识的话,网络上完全可以靠自己查找完成学习,何必一定要在学校完成,何必一定要靠45分钟的消耗背诵那十几个词汇,那几行数学公式,那几句物理定律,靠学校来学这些知识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都变得可有可无,或许有人会说学校会给学生培养思考的能力,但从前面的叙述来看,这些要不就是靠学生自己培养或者就是去接受一套系统而已。我认为在以后的社会当中,学校不是一个固定教学那几门学科的概念公式或者词汇,语法,而是讲述一门学科的历史,其发展路径,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那些至今未被解决的东西,介绍各种思想的起源和其相关的应用,把原先书本上的几处概念,几串公式,相关的历史意义,基本原理,转变为有血有肉,有着坎坷历史,有着几千年不断成长,有着灵魂的学科。
如果深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有着以往哲学的影响,路上奔跑的汽车,轮胎下的沥青与条纹都含有发展起来的物理和化学,平常的手机电视更是有着充分发展起来的电磁物理以及数学的设计,如果在深究的话,加工零件的齿轮根据摆线设计,车体与船的设计需要流体动力学的公式,手机的信号接收有着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手机的各种运作也处处需要傅里叶变换公式,很多学生都会在学习中问一句,学这些有什么用,的确学这些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也许有人会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你学会思考的过程,对于这句话我已不想再去多费口舌。
总之我不希望靠天才们发展了几千年的哲学就被哲学书那简单的一章否定了唯心主义,二元论,形而上学就直接奔着马克思主义而去并且论断这就是真理,我也不希望数学的教育上来就介绍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而不谈及当初关于无理数的争论,开篇便定义三角函数,指数,对数,规定了函数的表达形式而不涉及其出现的背景,我也不希望语文的教学中只是记住课文中出现词汇,以为强调修辞而不去理会情感凌驾于修辞的地位。
教学中的涉及的公式概念,在网上输入关键词,百科或文库里的内容就可以来自学,而把一门学科从原先漂浮着定律公式的泥潭中拉出来,还原他本身的面貌,还给他应有的灵魂,让学生重新认识以往人们在文明发展中所开创的文明成果,这种教育价值远远超过现在学生熬完了初高中就忘却所有的学习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