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我逐渐适应不去关灯.哪怕窗外已是大亮,我还是克制自己,心里默念:“会有人关的”、“会有人关的”.
但是,尽管我没去关灯,嘴上也没说啥,可是我的眼睛瞅着明晃晃的灯光,心里那个难受,就像一个戒烟的人,烟瘾犯了一样。
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要说去改变别人,就是改变自己,都很难。
就因为关灯这件小事儿,我和老公自结婚以来,大战争没有,小战争不断。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没错.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我们两人之间的战争。深层次地分析,是我们各自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我们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走到一起,有摩擦,是正常的。
我家就是普通人家。母亲勤俭持家,用父亲的话来说,"省下来的,就是赚下来的."对于家里用电,我们也是遵循人走灯灭,不浪费一度电。小时候,我就明白,那亮着的电灯,是要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支付的.
老公家就不一样了。我家公公在世的时候,是供电局职工。在我成长的小地方,供电局职工家里不用交电费,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地球人都知道。
因一次高空作业,公公从电竿摔下来,瘫痪在床多年.但这一福利,他们家一直享受.
我结婚后,看到家里小院的灯,有500W,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民用照明灯。夜里打开,小院照得如同白昼.我在想,那电表的指针该是光速吧!没有人告诉我,但我依稀能看到小院往日的繁华,用电量极大.小院里,但凡人之所到,必有灯先开路.
还有,老公属于先天性近视眼,眼镜片像啤酒瓶底子那么厚.只要他在家,必定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打开.过年过节更是如此.
他说,灯亮着,家里氛围好,温馨祥和.
我也喜欢灯火通明的感觉。但是,过年过节,就奢侈一把,我能接受.平时这样,我就很心疼,感觉有罪恶感,是在浪费人民币.再说得高大上,现在都讲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我们也得紧跟上时代呀!
所以,只要房间里没人,我就奉行"人走灯灭".如果老公再进来找东西,他必须开灯.即便是到厨房,仅仅是插上插头,为烧水,也必须开灯.
而我每次借着客厅或者餐厅的灯光,完全不用开灯,就能把活儿干完.
人与人的差别为啥这么大呢?
每次老公开灯后,特意不关,为的是下次还要进去; 我是不能看见房间没人,灯光就那么明晃晃地亮着.所以看见没人,我就关灯.
老公开灯,我关灯.这种模式我们一直继续.
最开始,为试图说服对方,争吵过.也讲过最简单的物理常识:频繁地启动开关,比电灯一直亮着,更耗电.我们都懂.但是谁都不肯让步.
尤其临近冬至,昼短夜长,这种现象更突出.吃早餐时,厨房我已关灯,亮着餐厅灯.偶尔,老公需要到厨房拿一个碗或取一双筷子,他进厨房,第一动作是开灯.
要按我的习惯,自己住的家,借着餐厅的灯光,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为什么非要开灯呢?
我想不懂.我知道,老公同样也想不懂我,为啥不开灯,能浪费多少?
陪伴儿子,我更意识到是我们家长的修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先改变自己.于是,不管老公如何开灯,尤其早上,哪怕一屋子都是灯光,我告诫自己,一定不会去关灯,能浪费多少?比起和老公的感情,我更要珍惜这个陪我慢慢变老的人.
刚开始,我很难受,看着就想去关。我都四十多年的习惯了,人走灯灭,一下子,说改就改,真得很不舒服.
没有了我紧随其后的关灯,家里的灯并没有浪费电.老公已经在后面开始关灯,仅仅比我平常晚不到一分钟.
我还没和老公交流,但是,他应该也不习惯,因为我不在后面关灯了,没人和他较劲.缺少了对手,他也觉得不"舒服”.
慢慢地,他感觉到了,是我特意不去看重关灯这件事了.老公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家里的事,都是小事。放下来,就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