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
千年的子瞻,永远的才华

千年的子瞻,永远的才华

作者: 琉璃失夏 | 来源:发表于2020-10-25 23:44 被阅读0次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题记


    学校最近的伙食格外的好,周五晚上还给我们做了烧得红酥的东坡肉。一大盘油光水滑,鲜红欲滴的东坡肉颤颤巍巍地躺在盘里,在灯光的照耀下炫耀着自己色香味俱全的优点。轻轻蘸了肉汁咬下一口,那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下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嘴里咬着东坡肉,脑海中却浮现了那位传奇一般的苏东坡。

    “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是我的男神。”前几天,我们部门的杨校长在与我们轻松的聊天中笑着说。在他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的引导下,我对这位传奇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充满了兴趣。

    校长身为苏轼的迷弟,一提起他和他的生平就滔滔不绝。我们就在旁边听着,仿佛也被校长带入了进去,激发了我们对苏轼本人空前的敬佩和仰慕。

    回到家中,我意犹未尽,继续查找苏轼的资料,想更深入地了解他。苏轼,是一个好官,一位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苏轼一生三筑苏堤,有“东坡处处筑苏堤”的佳话,大家可能都只知道著名的杭州西湖苏堤。另外两条,是他在被贬之后修筑的。第二条是他被贬颍州时,对颍州西湖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第三条是绍圣元年,他再次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年近花甲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当时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现在我身在岭南,虽然足迹仍未踏上惠州的土地,但对苏轼筑的这条长堤有着极大的向往。

    想到校长说到苏轼时,眼睛里闪着对前人的敬佩,毕竟苏轼的苏堤都是为了人民而筑。苏轼一生三起三落,跌宕起伏,但他仍旧是一心一意为百姓,正如他诗中所吟:“两袖清风朝天去,一身清白在人间。”

    苏轼一生成就诸多,身为豪放派的代表,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还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而苏轼本人的性子也极为豪迈开朗。元丰二年,苏轼因当时轰动天下的“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四年后,他的心境慢慢豁达,行事也不像在朝廷时那样严格拘束,反而恢复本色,开始悠闲散漫了起来。吟诵着他笔下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到诗中承载着苏轼当时太多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试想当时,苏轼“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两人漫步中庭,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自比“闲人”,而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诗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有生动形象的描绘,苏轼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有份自我排遣的豁达心境。这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

    了解了苏轼三起三落的漫漫人生路,我同时为苏轼的惊才绝艳拍板叫好。

    苏轼这位大文学家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极大的造诣,他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兼当业余美食家。他让百姓将送他的猪肉切成小块,配以少酒,烧至红酥,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遂成当地著名美食—东坡肉,流传至今。 我亦是一介凡夫俗子,对这让人满口流油的东坡肉有着狂热的热爱。于苏轼本人,更是满怀仰慕、敬佩,尤其羡慕着他的那份豁达、洒脱。平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能在教室、食堂、宿舍这三点一线枯燥的初中生活中慢慢豁达起来,看看每天傍晚的云卷云舒,与朋友笑闹成一片,生活岂不有趣许多!也许学会苏轼那一份从容的心境,我们也能够将自己紧张的生活变得诗意一些。

    脑海中仿佛又出现了苏轼那有些清瘦的容貌和一派清风的飘飘白衣、须发,以及他那爽朗的笑容。


    风云变化中,他处事泰然。任世事变迁,他一笑千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的子瞻,永远的才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uo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