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指向生长和滋养,后者指向攻击和破坏。二者区别在于是否被看见,是否在关系中被接住。
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升起,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如果它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意味着它得以生存,如果没被接住,意味着它被否定,甚至要被杀死。
这时它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于是产生破坏欲望,要么想破坏乃至摧毁客体,要么想破坏自体。
一份动力的发展水准,是和它主人的心理发展水准相配的,婴儿和心理发展水准偏原始的成年人一旦发出一份动力。
最初是抱着“我是神,我的意愿一定会得到世界积极回应”的预期的,而没有实现,就可能立即变成“魔”。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转化破坏性,就是将死本能转化为生本能,将死亡恐惧转化成生命力。攻击性,就是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活,要从一生的尺度来看这一点。
真实生活中,也许太恐惧了,太少去展现攻击性,可以先试着从理性上明白,攻击性到底怎么回事,该如何安全无害的去表达攻击性,尤其不伤害自己。
一旦体验到攻击性是怎么回事,头脑中很多疑虑就可以化开了。
问答
问:如何安全合理地表达不满,才能既不伤害对方,也不伤害自己呢?
答:武老师认为,其中一个原则是:多使用“我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句式,而少说“你伤害了我”。
如果你说“我很愤怒”,那意味着在表达自己感受,而一旦说“你伤害了我”,意味着在指责对方。
当然无论再有技巧,表达攻击性时,可能难免会给对方带来伤害。这时要看这个关系是否能承受,甚至化解这份伤害,一旦关系中有一方能很好地做到承受并化解,那两个人会看到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问答1
问:什么是攻击性?哪些表现可以视为攻击性行为呢?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答:比如,我对你说“我很愤怒”,这就是在表达攻击性,但如果我打了你,这就是破坏性。如果我不去攻击你的身体,但我实实在在地破坏你的利益,这也变成了破坏性。
问答2
问:为什么需要我发出攻击后“母亲或客体能让我得以幸存”的感觉?而不是“母亲或客体得以幸存”的感觉?是我的觉知模糊了吗?
答:“母亲或客体能在我的攻击下得以幸存”,这是最具概括力的表达,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母亲或客体被我“杀”死,另一个是母亲或客体惧怕被我“杀”死,而报复,我因此体验到被杀死。
这两个含义有一个共同点是,攻击性就是死亡的力量。实际上攻击性的发展需要两个阶段:
先是我太弱小,所以担心表达攻击性而被毁灭;接着我强大了,开始担心我表达攻击性,而伤害了所爱的人。当既不必担心自己会被惩罚,又不担心会伤害所爱的人时,攻击性就完整地转变成了生命力。
问答3
问:有没有这种可能:人们通过电影、游戏、体育等娱乐节目,释放很多攻击性,所以花的票钱很多时候是治疗的费用。
答:是的,这是非常好的理解。
没有被驯服的攻击性,不能单纯压抑着。单纯压抑,见不到光的攻击性,会化身为“恶魔”,一旦压抑不住,开始像火山一样喷发,那就会带来巨大破坏。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所以人们要通过观看有攻击性的影视,玩有攻击性的游戏,以此来释放心中的这个“恶魔”。所以,这一切都是治疗。单纯地压制负能量的表达,不能真正带来正能量。
问答4
问:父母接不住我的攻击性怎么办?家里吵架,母亲可能叫上其他亲戚来家里指责我。
答:武老师的建议是,不要攻击接不住的人,至少要少攻击。
现实感很重要,如果表达攻击性,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周围人带来痛苦,那当然要控制攻击性。
你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找资深的咨询师,他们受了大量训练,更知道如何转化攻击性。
问答5
问:有没有可能因为对a愤怒,就把这份愤怒发泄给b,然后对a的愤怒就消失了呢?
答:武老师认为不可能。这只是嫁祸行为,通常是不敢对a表达,转而表达给b,自己貌似是宣泄了愤怒,但实际上对a的愤怒没有真正消失,同时又破坏了和b的关系。
问答6
问:一个人身上没有了攻击性,是否就是把自己内心包裹得很严实的状态?不向别人展示攻击性,也不接受别人的攻击性,就意味着这个人是孤独的,也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
答:武老师认为是的。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例子,那些有口皆碑的“老好人”,却没有什么朋友。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因为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剥离了攻击性,就意味着他没了生命力,他既伸不出自己的能量,也接不到别人的能量,于是也就无从建立深度关系。
实际上,太孤独的人,常常是要在自己的内在想象和外在现实之中,建立起一堵牢不可破的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外部世界攻击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自己心中那个全能自恋的“魔鬼”攻击外部世界。
问答7
问:用爱去接住同事的攻击性,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好欺负?会更加重同事的攻击性?如果增加的话,那有些情况人要有意识的不用爱去包容对方,是这样吗?
答:如果真用爱接受同事的攻击性,那放心一定会是好结果。但我们常常不是用爱,而是软弱、胆小和恐惧,不敢将攻击性打回去,因为担心被报复被惩罚。
我们太多时候,把软弱当成了爱,而事实上,爱,是需要力量的。并且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也讲过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其主要规则是权力规则,在社会领域使用珍惜规则,常常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问答8
问:女儿之前出生时,立即被送进了新生儿病房,跟妈妈分离,而她一直表现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也很少为自己争取。
但最近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比如别的小朋友坐了她的位置,她会打人;碰了她,会立即说坏家伙!不知道这样的转化是怎么回事,是生命力逐渐强健吗?该怎么引导她?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答:武老师认为,至少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比被动封闭消极要好。
二战时,温尼科特观察了,大量英国因为躲避战争和父母分离的孩子,最终认为能做出一些破坏行为的孩子,比乖孩子心理更健康。
如果心里有破坏性,但从来没表达,那是因为恐惧,担心自己太弱小,如果以表达攻击性就被灭掉,所以不表达。
现在孩子脾气变大了,很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外界也相对安全了,所以才可以这样表达。
她不表达就永远没有被看到并修正的机会,而表达后,虽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但这首先是呈现,有了改变的可能,并且攻击性并不一定都是带来坏结果,也可能会让她和别的孩子处好关系。
别急着引导,先试着去共情,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推荐本书《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精神分析中有个术语叫“心智化”,意思是人需要学习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行为,比如去攻击对方的身体。
所以要引导的话,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去学习,如何用语言去捍卫自己,而不是用身体暴力。
问答9
问:经常在男朋友面前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反而他很喜欢这样,他认为这个是真实的我,这是为什么?
答:女人喜欢在情绪上攻击男人,男人要接得住,关系才能建立。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类似的,男人也会在身体上攻击女人,性不就是这样,在性中能酣畅表达攻击性,而又不伤害女人身体的男人,会给女人带来极大的愉悦。
一些男人真有这样的逻辑:你在情绪上攻击了我,我在身体上攻击你时就没有愧疚感了。攻击带来创造和生命,类似的景象太多了,比如,最初受精卵的形成,不就是一粒精子攻击了一颗卵子。
所以,攻击性还有着伟大的隐喻。
思考
表达攻击性的孩子,比不表达的孩子心理更健康。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呈现,是看到,不要阻挡这一进程,这是一切的开始。
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用行为。我什么时候,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呢?是从学会分析自己的情绪开始的。
行为背后,是有动机的,有能量流动的。需要捕捉观察,看到背后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有攻击性的黑色能量,转化成白色生命力。
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对抗焦虑和恐惧?说到这,感谢写作,因为写作开始思考、观察、记录,先观察,再思考,记录下来,然后在不断的总结,这样就慢慢有了洞见。
最后引用一下武老师对化解攻击性的理解:如果你只看到当下,那么死亡焦虑时刻都在发生;但如果你看到整个人生的尺度,就会知道,你是生存的,你的动力是会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投入有极大可能实现的。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