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的,
是关于在简书社区投稿的经历。
在前些天写完续火花的故事之后,我把这篇文章在相应的专题进行了投稿。
如果有幸能够得到编辑的认可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在一段时间里就会获得非常高的推荐量。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每个编辑的专题下都过稿一次。
但在以故事和小说为主流内容的平台上,我写的随笔就显得有些冷门。
好在,简书里也有专门的随笔投稿通道。
可惜,我提交的稿件从来都没有被审核的编辑认可过,包括这次的稿件,全部都被退了回来。
这对于一个内容创作方面的新人来说,应该是常态了。
明明是想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但有些时候别人却很难认可你的想法。
但是就在昨天,我的这篇退稿被社区主编收录进了《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上了昨天的日榜。
这个意外的转折让我想起了之前在手机便签里写下的一句话:
不是总能被喜欢,但总会有人喜欢。
但在最开始被退稿的那段时间里,
我首先做的事情是贬低自己。
“你看吧,写得这么烂还去投稿,果然被拒绝了。”
当我看见消息盒子里的“稿件退回通知”的时候,往往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
为了得到该专题编辑的认可,我开始翻阅该专题过审的稿件的内容,想要了解编辑的阅读口味。
但令人头大的是,当我开始有意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去写东西时,我往往写了短短几行就写不下去了。
我就这样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不停闪动的光标,在心里不停地纠结着:
这么写大家会喜欢吗?
这样是不是太主观了?
举这个事例会不会冒犯到别人呀?
过去,写东西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当心里被这些想法占领之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写不出东西来了。
我不想让笔下的“我”,变成其他人眼中的“你”。
其实,在某些不被别人认可的时候,我经常会给自己加上一个自我认知:“这样做不好,我不能再这么做了。”
因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质疑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所以我会有意识地想要达到众人眼中的标准,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是当我带着迎合的念头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写东西这个爱好,也变得没有意思了。
幸运的是,我在思维混乱的那段时间里收到了简书上一些网友的鼓励,说我的文字还挺有趣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友的文章很有生活的味道,决定长期关注!”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心里多了这样的想法:
“没想到我这样的文字也能被一些人喜欢呀。
我希望写出一种风格,让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我的文字。”
但实际上,
我在写东西上面临的困境也倒映出了我的生活。
一向缺少自信的我,总是害怕听见别人对自己的质疑: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为什么不那么做?”
“这样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你连这些都做不好啊?”
在面对这些否定的态度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去思考那些否定里的原因和对错。
所以我渐渐接受了这些从外界传递给我的想法。
因为相比起自己开辟一条新路的不确定性,我曾经更倾向于选择已经有人走过的路。
久而久之,我好像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只能迷茫地跟随着别人走过的痕迹,成为了他人眼中没有主见的人。
但我预想的结果并没有发生,当我想要得到一部分人认可的过程中,我仍然会遭受到来自其他方面质疑。
看着面前这些分岔路口,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失了方向。
今晚坐在电脑桌前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
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了一张“夜宵照”,是一碗螺狮粉。
看着他碗里的螺狮粉,我仿佛能感觉到从屏幕里溢出的味儿了。
我皱着眉头在聊天窗口输入了一段文字:
“为什么你们会喜欢吃这种东西啊?这味道真是受不了呀!”
但想了一会,我把手指从即将触碰到的“发送”键上移开,按下了删除键。
“也是啊,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人是不能理解的。”
就好像我不能理解身边有些朋友对螺狮粉的喜欢一样,
光是闻到那味道我就远远地跑开了。
每个人对于酸甜苦辣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说真的,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厨艺大赛的话,我想我会选择烹调出自己的那份专属味道。
毕竟在生活这场盛宴里,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取悦一部分的食客,不是吗?
在前几天写完续火花的故事之后,有朋友告诉我说这个故事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
听到自己写的文字能够对其他人有所触动,真的开心。
也谢谢朋友们的鼓励和建议。
希望这份文字热情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不求温暖,但有温度。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