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亲子教育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症结可能在这里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症结可能在这里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18:25 被阅读0次

五一出行,高铁上是一派孩子们写作业的盛况。

这种“卷”的气氛似乎会传染,原本还有几个在玩手机看视频的孩子,也在爸妈的威逼利诱下开始写作业。也有妈妈十分后悔自己没有给孩子多带几张试卷,看架势甚至恨不能从隔壁小朋友那里借两张卷子给自己娃。

我注意到左边有一位妈妈在十分投入地辅导孩子做作业。

她在一边迭迭不休地给孩子提供实时反馈:“你看你这个字都没有挨着格子写,写在格子里才能整齐,你不专心自然就写不整齐。”“这题答得不对,你再仔细看看,仔细读题,不要粗心大意。”“这题你做得很快嘛,看来之前让你集中练习这类题目是对的。”“对,这种造句题就像这样写,这次写得很好。”

不知孩子是什么样的感觉,但在一边听着的我,已经感受到了不安和烦躁。 

我第一次辅导小侄女画画时,也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我从小学习绘画,所以自认为在这方面颇有些心得,所以我竭力向她传递我认为“更好”的经验。

“哇,我喜欢这颜色。。。涂颜色时要格外小心这些边边角角。。。鞋子呢?是不是应该再大一点。。。就这样!好极了!”

我觉得自己给出的指导详尽又细致,可没一会,我的小侄女就放下了彩笔,拒绝再画。我很困惑,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我猜,可能是我评价得太多了。

之后,再看到她的画时,我不再评价,只是描述了我所看见的。“我看见了一栋可爱的小房子,房屋前有开满了花的花园,房屋后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还有一个小朋友,在房子边的草地上。。。。”

这时,她拿过画,自言自语道“这是我,我要把爸爸妈妈和弟弟都画上,还有小姑姑。”我回忆了一下这两次不同的情况,发现也许是我的“帮助性”评论出了问题,我看似是在提供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任务,可事实上,我是在通过我的评价,试图让孩子按照我喜欢的方式来行动。

换句话说,我的“帮助式”评价是在变相操纵孩子,希望孩子来取悦我。

我们陪伴孩子做作业时也是一样。

过多的“帮助式”评论一方面会导致孩子烦躁,让孩子丧失自主判断的能力,过度依赖外部评价,或者因为外部评价而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帮助性”评论,会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为了取悦我们,如此一来,孩子又如何能对作业产生责任感和愉悦感呢?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肯定会问了,这是让我们不要评论孩子的作业吗?可是这样他怎么知道自己完成得好不好?没有反馈又如何能提升呢?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绞尽脑汁去找词评价我们的孩子,我们只需要描述我们所看到的,孩子自然会在心里给出对自己的评价。

比如:

孩子捡到了一个钱包并主动上交,你夸奖孩子“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可孩子心里可能会想“我并不总是那么诚实,有一次,我抄过同学的作业,那我还是好孩子吗?”你不如对孩子说“老师说你捡到一个钱包,立刻交到了办公室。”孩子就自然会在心里补上“我及时上交了钱包,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对孩子说“这次考了90分,你一定非常高兴,为了这次考试,你做了不少努力。”孩子就自然会在心里补上“只要我用功,我就能学好这门功课。”

“描述式”评论并不容易,“帮助式”评论只需要我们知道我们希望孩子如何去完成任务,而“描述式”评论却要求我们花更多时间去观察孩子,真正看到孩子。

“描述式”评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错误的地方,从接纳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开始,再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我们对孩子说“瞧你,头发也没有梳理,鞋子也还没穿,赶紧的,上学要迟到了。”这只会让孩子感到丧气,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自然就更没有动力改善了。我们不如这么说“你已经基本可以出门了,衣服、裤子、袜子都搭配好了,现在只需要梳理一下头发,穿上鞋子,我们就可以去上学啦。”孩子一定会很有动力去做的。

“描述式”评论对孩子的帮助远不是“太棒了”“好极了”“非常好”这样的赞美可比的,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内心里夸奖自己、认可自己,更可以引导孩子开始观察自己取得的成长和进步,开始学着自己发现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亮点,自我认同,从而不断提升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

如何在陪孩子做作业时使用“描述式”评论呢?

一、描述你所看到的,但不要喧宾夺主

对孩子说“你专心致志学习,直到做完才停下来。”而不是“你全都写完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我为你骄傲。”

前者会让孩子在心里自然地对自己对行为产生认同,而后者则是在暗示,只有按时写作业才是好孩子,才值得被喜欢。

做作业是孩子的任务,我们可以陪伴可以辅导,却不应该把这作为我们的责任,更不应该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通过写作业取悦我们。这会导致孩子模糊了责任的边界,认为写作业是为了让我们开心,而非为了自己的成长。

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先认可,再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要说“你还有两道题没有做,照这个速度,你永远也做不完。”

这样的言语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丧失动力。

不如说“你已经做了一半多了,完成三题了,只剩两题就能完成了。”这反而能让孩子意识到,他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完成了,他可以完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症结可能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d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