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书:《我心归处是敦煌》

作者: 霞夏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18:24 被阅读0次

    樊锦诗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实习在敦煌,分配在敦煌,家里人支持她的事业,于是,一辈子留在敦煌。

    她在敦煌所遇到的生活条件的苦处,我丝毫不以为意。老鼠,风沙,物质上的缺乏,习惯了根本不会影响人的幸福感。但是有几处,真的让我泣不成声。

    第一次,是她的孩子给她写信,请求她调到武汉一家团聚的时候。孩子一直是父亲照顾,父亲也是醉心考古事业的工作者,经常要带学生野地考察,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流下的,都是樊锦诗的泪。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一位母亲,是多么大的遗憾啊?对敦煌的爱如果未到深处,怎么可能战胜母性的本能,去守护孩子,守护家庭?

    第二次,是樊锦诗的先生放弃武汉大学考古研究的工作,离开他心爱的商周文化,携孩子调到敦煌,和妻子团聚的时候。如果不是家里人支持,樊锦诗说她很可能已经放弃敦煌。她虽然热爱敦煌,却没有伟大到让它完全支配自己的生活。现在,她先生主动把机会给了她。我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一旦有婚姻,就必须有一方要给自己的人生打折扣?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宝贵的几十年,谁不想用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妥协,爱又是什么?

    樊锦诗和她的先生都是深爱彼此。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过争论,如果有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那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已经升华了,那超乎爱情,超乎亲情,超乎任何由关系决定的感情,而是真正的理解和接纳。谁作出的牺牲,反而不重要了。

    我觉得樊锦诗的先生最后在佛教的考古发掘中重新找到热情,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

    他是否在佛教的引导下,放弃了区别心?工作的心爱与否,是否也可以放下?人,到了另一个境界,是随遇而安的,所即之物,都是善莫大焉。关键是仍然深爱,仍然能够投身进去,那就无处不自在。

    我其实不羡慕樊锦诗。

    拥有一份热爱,做自己想做的,不同的行业,杰出者众多。

    他们都投身进自己的事业,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得到的满足感,成就感也特别多。

    我只是遗憾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者说,我没有痴心一处,获得我可以从生命中得到的最大的满足。

    这种不甘,这种满怀热情无处释放的尴尬,是生命给人的最大的折磨。

    我远没有到达没有区别心的程度,有所执着已经是梦想。

    但是,也不晚。

    天然寿命120年,还没到一半。打个折,也足够我使用了。

    (听书,听个大概,只取触动自己的地方。不全然处,望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听书:《我心归处是敦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d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