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谈神秘的8种感觉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深度学习】

谈谈神秘的8种感觉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深度学习】

作者: ll冰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9:30 被阅读0次

一、视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视觉?

视觉就是我们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围的事物。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过眼睛观察形状、大小、甚至文字。

2、出现视觉失调的原因?

视觉统合失调是视觉功能发育不全,视觉功能发育不全会造成两种损害,一种是近视眼,另外一种就是认读,书写容易出现遗漏,错误。(近视眼是睫状肌及其它眼部组织的变异造成的,睫状肌及其它眼部组织的变异会造成屈光不正,这样远距离视物就不够清晰)认读,书写容易出现遗漏,错误是因为视觉神经发育不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机能欠缺,采集的视觉信息不能在大脑皮层区完整地输入,输出。这就导致了视物产生遗漏,错误。视觉功能之所以发育不良是因为视觉神经及视觉组织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视觉功能分为视觉信息的输入及视觉信息的输出。我们先说视觉信息的输入。视觉信息的输入主要以图像为主,(所有的物质都为图像)其次为文字,而文字又包含有数字,字母等。图像信息有大小,形状,颜色这几方面,就拿树叶来说吧,除了颜色,大小,形状之外还有叶茎,叶面等信息可以采集。叶茎有粗细之分,叶面有正、反面,滑,糙之别。文字有笔划,笔顺,上下,左右,混合结构之类的信息。数字有数值,数位,大小之类的信息。

视觉统合不佳主要表现:看书时容易漏子、掉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写错、

不会做计算、学了就忘、抄错题、甚至不认识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听觉?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变的能力来自触觉。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变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

2、听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婴儿期爬行不足。在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的成长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听觉统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现

对别人说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嗅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嗅觉能协助我们用鼻子灵敏的认识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2、嗅觉失调的表现

如无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闻出某种气味等。

四、味觉失调

1、什么是味觉?

味觉失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苦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发出各种味道,味觉教育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时间。

2、味觉失调的表现

无法用舌头尝出各种味道,不能尝出酸、甜、苦、辣,甚至对某种味道特别排斥,进而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

五、触觉失调

1、什么是触觉?

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2、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失调就是人对外界的感觉出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就是说对外界的微小变化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这样的孩子的脑神经抑制困难,才导致触觉过分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有反应,大脑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烦气躁。他们穿着的衣服质料不同,或环境有微小的变化时,都会忙着做出不舒服的反映处理,于是最重要的学习信息就很难传入大脑了。

触觉迟钝: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赖旧的事物。(由于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强旧的信息,于是就很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事物。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触,所以也比较粘人。他们经常固执于某种行为上,特别喜欢强烈又熟悉的旧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触觉失调的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容易分心、常会左顾右盼;脾气暴躁,尤其对亲人特别不好,喜欢强词夺理;不喜欢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拥挤场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别紧张,会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话;内向爱独处,不喜欢到户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电影或电视的时候,容易兴奋,受感动,并喜欢尖叫;怕黑,到暗处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绝出门,讨厌独自在屋里;换床铺便无法入睡,甚至被子、枕头都必须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时,常显得情绪非常不稳定;喜欢粘特定的人,并且非常需要对方的拥抱和溺爱;睡觉的时候喜欢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不喜欢被抚摸脸部,讨厌洗脸、洗发和剪发;有人协助穿衣服、穿袜子和拉袖口,常会特别的紧张;不喜欢别人由背后接近,常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经常到处碰、摸、动个不停,对毛料和布织料特别排斥或特别喜欢;虽喜欢和人聊天,却不喜欢有肌肤接触的勾肩搭背行为;冒险,无自我保护意识;自伤自残,皮肤感觉不明显,通常会用这种方式表达需求;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做错的事情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听不进批评。

4、触觉敏感的危害?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常会衍生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毛病,本体感也会扭曲,情绪化及笨拙现象。

5、强化触觉训练的原则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分布最广,信息最频繁的,我们几乎不断地在接受触觉刺激,包括晒太阳,吹风,洗澡,游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刺激。因此,触觉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都可应用。在皮肤上的各种刺激,会协助触觉来影响身体的反应,有时使用毛刷来减少触觉防御的现象,也可以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调节,治疗触觉失调的效果更好。

触觉敏感或迟钝主要表现:黑怕陌生的环境、允手、咬指甲、爱哭、、过分依赖父母、过分紧张、过分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语言行为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另外,会出现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

六、前庭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前庭?

人的脸部正前面的各个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过脑干前边的前庭神经核,进入大脑的功能区。这个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称为前庭信息。

⒉ 前庭神经核的功能?

① 过滤、筛选、重组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

② 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觉失调就是我们的前庭神经核对我们的前庭信息和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自身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前庭觉发展不成熟,身体便会反映出以下各种现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运动企划能力差,严重时无法正确、有效操控肢体;空间感的判断经常失误,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障碍;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即双侧协调障碍;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或双脚并拢前、后跳动有困难;词汇体系发展不佳,词汇使用经常错误,词句组织短而混淆。

5、强化前庭觉训练的原则:

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觉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能否顺应环境,也是肢体得以灵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觉随时提醒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使我们能清楚的接收到视觉信息,如前庭觉不佳,视觉很难跟随移动的目标,眼肌肉和颈部神经也产生信息反应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动变得不平稳,常会以跳动的方式抓住目标,造成孩子阅读、玩球、划线的困难。

此外,前庭觉会将信息由脊椎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须做收缩和运作,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会将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形成身体、神经、大脑功能的互动,是人类探索环境,适应环境的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统合,孩子便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会造成感觉信息严重扭曲,而影响到身体的协调行动能力。

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好动,平衡能力比较差。

2、原地打转容易眩晕。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7、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说话表现困难

七、平衡觉失调

⒈ 什么是平衡?

① 定义:练习身体协调与地心引力的协调的能力。

② 分析:我们的神经体系在活动中,发展出一种与地心引力协调良好的能力,指挥我们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撑住我们这个头重脚轻的倒三角架构。这种良好的协调能力就是平衡能力。

⒉ 平衡感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体的协调、全身的协调。

⒊ 平衡失调的主要现象:穿裤子困难,拿筷子,拿汤勺不协调,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不能很好的将水倒入口中。写作姿势不正确,心烦气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坐时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4、强化平衡感训练的原则: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体运动协调不良,以及过动不安,可借助加强平衡感的相关运动使其恢复正常。

强化平衡感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不局限于平面,并兼顾上、下立体性的运动,甚至达360度的旋转。需注意动、静状态的平衡,以高速活动强化原始反射的统合能力,以促使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保持倒三角形身体架构的稳定性。例如,回转、上下或左右摇晃等运动,都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发展,对稳定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弹力球、旋转盘、平衡台、跳床、吊缆系列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教具。

平衡觉失调的表现:走路时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样翻滚、骑车、跳绳等。

八、本体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本体觉?

本体觉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操控,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等身体部位的收缩与拉伸,所产生的一种固有的信息。如:我们不用镜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脑判断也能根据环境做出合乎环境需要的行为和动作,如:跨越水沟、栏杆等等。

⒉ 什么是本体觉失调?

本体失调会造成身体协调不良,包括双侧协调、手眼协调、运动企划及身体感官的自然协调。

⒊ 本体失调的现象?

现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时,几乎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身体的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随时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环境适应困难,经常会重复错误的学习;笨手笨脚,经常碰伤或撞伤;爬楼梯常常会特别紧张;小肌肉的操作经常受阻,无法完成精确性动作,拿笔、拿筷子困难;固有感觉和听觉处理常有障碍,造成方向和情报来源判断严重错误。

⒋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刹那,除了皮肤触觉神经体系的强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关节信息和大脑皮质层及中枢神经的联系。关节信息会带动大小肌肉的活动,让我们不靠视觉也可以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方式,因而了解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产的胎儿由于缺少了这个关节信息的学习过程,出生以后缺乏活动的话。便也会笨手笨脚、胆小、怕事等。

⒌ 强化本体感训练的原则:

本体感觉活动的设计要顾及进行高速活动时平衡能力,以及与原始反射相关的感觉统合,以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正确协调,以及长时间保持稳定姿势的能力,让幼儿在动作训练上能够自动有效的掌握动静之间身体神经的动作,并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文字、图形模仿、翻筋斗、转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紧张和放松间变化动作;

模仿动物或他人的动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游戏,则有助于身体形象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形成;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形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视觉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篮、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掷球或推开障碍物游戏,对视觉空间和运动企划的协调帮助很大。

本体感失调的表现:晕车、驼背、站无站姿、坐无坐姿、过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样捉迷藏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神秘的8种感觉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深度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f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