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这本是一个阴差阳错,原想看的是《雪白血红》,一本关于林彪和东北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实。而《血红雪白》,却是一部讲述美女知青在文革前后苦难与抗争的血色奋斗之书。在此背景下,我在陕西省图书馆,用一个下午时间看完了小说。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抗争史——读《血红雪白》正如内页用的《百年孤独》的文字:“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血红雪白》中两个下乡的美丽女知青和她们的两个美貌女儿,用生命阐释了类似的话,“面对命运、磨难和孤独,我们的回答是生活”。
阴差阳错构成着生活的本来面目。
说阴差阳错,就像我本来是想看《雪白血红》的,那本描述解放战争时期从抗战胜利后抢占东北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这3年的历史纪实,但没在陕西省图找到,搜索时却蹦出来一本《血红雪白》。于是聊胜于无,不知不觉翻看了一下午,打破了自己多年未看纸质小说书的记录。
书中的两个16岁的少女张惠和王小雅,文革中响应红色号召从烟台来到槐花洲,满怀的梦想与激情却在丑陋的现实面前一败涂地。被村民用阴谋占有了身体,无奈分别结婚生女,由此展开了一段两对母女横跨四十年的情仇抗争。
小说充满了西方基督式的悲剧气息,它只是一种可能的悲剧而已,或者一切是在阴差阳错之下,或者说宿命些就是鬼使神差吧。
张惠和王小雅所处的已经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尾声,后来张惠理想情人贾特所在部队的撤离则纯粹是一个偶然。
这不能不让人心中叹上一声:本不必如此悲剧的,但最终毕竟如此了。
尤其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哪怕是它偶然无意的、细微的偏向,落到小人物上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只要你接受了生的啼哭,你就得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就像我无意中翻开了这本书,又不经意的看完了它。
抗争贯穿着人生的全部过程。
在命运的河流里,绝大多数是连小鱼小虾都算不上的蜉蝣,谁也不知道你的努力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能貌似向好,也可能越来越差。
面对生活,究竟该奋起抗争,还是苟且经营?一个是理想主义的不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妥协。
张惠和王小雅分别走向了理想和现实,越走越远,形成了深深的裂沟。从无话不说的闺蜜成了形同水火的仇敌,即便她们在离开槐花洲、帮助各自理想的爱情上仍有高度的默契。
理想主义的不屈最终得用死来表现。张惠为了考上军校的贾特不被威胁,牺牲自己沦为性奴,眼睁睁看着倾心相爱的人远去。当部队突然消失、一切都破灭后,义无反顾的死去,以一种决绝的死亡反抗了这个无望而肮脏的现实。
现实主义的妥协终究会变成苟活。王小雅屈从迎合镇干部,谋得镇广播员职位,一心想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但她深深喜欢的手风琴伴奏员给她留下一个孩子悄然溜走,女儿也被自己引狼入室的光头强暴。当苟活久了,便会忘了抗争,认同污秽,犹如蝼蚁而谁都可以踩上一脚,犹如小草而被无情地碾碎。
血红雪白寓意着生命的真相。
张惠生下林雪、王小雅生下杨雪,那个时候天降大雪。一抹血红、两个生命在大雪纷飞之日出生了,也成为这两个女孩生命中无法抹去的情结,刻下了各自母亲深深的印记。
林雪执拗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长,考上大学,离开槐花洲,成为一名作家。但在她的感情上,却始终除不掉贾特的影子,视为自己的父亲,当作恋人的标准,哪怕贾特后来血债累累。
杨雪在被强暴后丧失了全部生活的热情,用身体交换和利用,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但在貌似的洒脱轻松背后掩饰不住对温情的渴求。正如她自己所言: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她无论多美多能干,就是没有男人缘,她碰不上一个好男人。
雪白,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掩埋了一切,掩盖了一切,也掩饰了一切,在貌似圣洁中喷薄出大片片的寒意。
张惠和王小雅被阴谋失身是雪夜,张惠自杀在冰天雪地,贾特被捕在一个雪天。还有,林宝山在大雪中走失,光头在雪天车祸横死。
血红,则是生命的本色,有激腾的澎湃,意寓着抗争;如书中还有无穷的疼楚,在美丽女性的亮色之上又添增了凄艳,一抹明媚而婉丽的忧伤……
录《红楼梦》: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