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的一些语言及表达方式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这样的谈话方式就是“暴力”的。非暴力沟通,可以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一、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
1.观察:当我(看到、听到、想到)------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感到(高兴、愤怒、紧张、失望、困惑、尴尬、伤心、惭愧、心神不宁、温暖、安全------)
3.需要:因为我需要\看重------(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导致我有那样的感受)4.请求:你是否愿意------(请求一定要具体,切不可抽象。)
二、关于倾听
1.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
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2.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感悟:在生活中,当朋友给我诉苦时,我总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安慰或建议或评价,这样的沟通其实并不是别人需要的。我要做的就是安静、倾听,全心全意地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也许朋友只是想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苦闷,当他说完了后,就会有新的想法。如果他需要,我们也可以给他提建议。
生活需要倾听,一旦有人倾听,有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平日的教学研讨。备课时,当我有了教学思路,一般都会去和同事去聊,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再次整理思路的过程,这样的研讨也会帮助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每当讲完自己的教学思路,一般都会有新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只是需要有人去倾听。当然,如果同事听了你的教学思路,能提出适切的建议就更好了。
三、关于愤怒
人为什么会生气?书中告诉我们: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第一,指责自己,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指责别人。指责会带来争吵,争吵会让我们感到愤怒。
第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自己,而不是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就不会感到生气
第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样,当我们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与批评和指责他
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3857/a6d548d84779b4d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3857/9506d3e147fcb6a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