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足够好,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清晰,表达会更加有条理,工作会更加有效率。但是,寒窗苦读十载,辛勤工作数年,你真的掌握了逻辑推理能力吗?
先来做一道小题,便可知高低。
杰克正看着安妮,而安妮正看着乔治。杰克已婚,乔治未婚。请问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A.是
B.不是
C.无法确定
你选择了哪一个答案?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答案C,但事实上正确答案是A。研究发现,人们在这道题目上的错误率高达80%,你是其中之一吗?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习惯性的作出“不假思索的程序性反应”。
什么是逻辑推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说到,“所谓逻辑推理,在广义上被定义为我们评估信息的过程。要想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首先要占有充分的信息,而要想占有充分的信息,就必须提出正确的问题”。
换言之,为了得到上题的正确答案,我们首先应该先停下来,提出相应的问题,重新整理其中的信息,从而获取正确的答案。书中提到的“重述问题”法则,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我们回顾一下上题的思考过程:杰克已婚,乔治未婚,安妮在中间,不知道安妮是否已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描述眼前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位已婚人士正看着一位未婚人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三个条件:未婚人士、已婚人士和“看着”,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目标就能实现。那么,杰克已婚,杰克看着安妮,这时候,只要安妮未婚,目标就实现了;安妮看着乔治,乔治未婚,只要安妮已婚,目标就能实现。把这两个分析结果结合起来一看,无论安妮已婚还是未婚,题中的目标都可以实现。这就是“重述问题”法则的作用。
如书中所说:“从现在起,养成一个好习惯,每次遇到问题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换种方式描述眼前的问题呢?”这样子,一来可以让自己停下来思考,二来可以让自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很多人都容易被迷惑,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免受“他人摆布”呢?结合《学会提问》和《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以及自己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些不算成熟的技巧。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提到,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往往也比较善于提出问题。所以,学习逻辑推理,应该从学会提问开始。
面对一篇文章或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提出三个问题:它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其中的关键假设是什么?
论点:指作者或演讲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论据:包括作者或演讲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举出的事实、例子、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关键假设:作者或演讲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
找出这三部分的内容后,我们就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这篇文章或观点是否值得支持。一是论点中提到的关键词的概念是什么,作者的概念和客观的概念是否一样?二是作者的论据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果是客观的,来源是否可靠?三是它的关键假设是否有问题,背后是不是包含了很主观的想法?
举例:A说:B很不爱国,因为他不仅用苹果手机,还常常去吃啃得鸡。
论点:B不爱国;
论据:B用苹果手机,还吃啃得鸡;
关键假设:评判一个人爱不爱国,就看他是否用苹果手机,是否吃啃得鸡。
这些煽动性的话语,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就经不起推敲了。运用上面的技巧,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B真的不爱国吗?怎么样定义爱国?B用苹果手机,吃啃得鸡就是不爱国吗?不用苹果手机,不吃肯德基是评判一个人是否爱国的唯一或绝对的标准吗?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可以避免不经思考全盘接受他人观点。
除了这些技巧,《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还介绍了50个逻辑推理法则,帮助我们去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另外,和《学会提问》一起读更配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并不是看一两本书,上一两次培训课程就可以达到的。最重要的还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刻意的练习。比如说,我看完《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后,写了这篇书评。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