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孩子,大家都说不能随意干预孩子。但如果明明知道孩子在犯错,能坐视不管吗?
罗罗闺蜜跟她哭诉:最近跟6岁儿子斗智斗勇,她老失败。刚上小学,孩子每天有作业要写,可他儿子每天磨磨蹭蹭不好好写。需要闺蜜不停督促才能完成,常常要到10点多才睡觉,孩子睡眠不够,第2天起床困难,上课光睡觉。
老师找她好几次,说不能再这样下去,要不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影响。
闺蜜很头疼,问罗罗怎么办?罗罗说,不如不管他,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试一试。
闺蜜愣了问:真不管他,他要以后真不写作业了。这样的错敢让孩子犯吗?
罗罗笑着安慰:试一次放宽心,没啥大不了。
我们都能做到好好照顾孩子,但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挫折与痛苦,需要很大勇气。
六六刚学穿鞋,分不清左右脚,总穿反。最开始罗罗会帮她纠正,后来发现如果鞋子是她自己穿的,而罗罗坚持帮她换,她会觉得受挫而生气哭闹。
后来罗罗就不管她穿鞋这件事。
六六反穿几次,有次还走了很远的路,她小声跟罗罗抱怨脚疼,脱下鞋子,脚都红了。
罗罗没有落井下石说:“你看你不听我的,这回知道错了吧,”而是淡定地让她自己换回来,罗罗看六六一言不发拿着两只鞋子来回看,她知道女儿下次一定知道怎么穿鞋了。
现在六六偶尔会穿反,大多数时候不会穿错。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部分是罗罗做妈妈的直觉,另一部分是来源于她知道的育儿理论,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他说:“对儿童的过失不责备和处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结果让儿童自己去体验,从而自省自悟,并自学改正,从经验中得到教训。”
罗罗总结了两方面:
一、敢于放手。让孩子体验,用后果来引导他不再犯错。
二、不过度干预,不要对这个后果借题发挥。
之前罗罗对女儿反穿鞋子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此法。
而这一方法在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面都能用,比如孩子贪玩儿不吃饭,告诉他这顿不吃,就得到晚饭才吃。
比如到处丢玩具,下次想玩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了。
这个方法就是教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解决问题。
如果最开始,罗罗强硬制止女儿反穿鞋子。那她的体验不是脚会痛,而是妈妈不让她做这件事的逆反心理。
可罗罗如果不干涉她,她反穿鞋子,走的时间一长,她自己的脚会告诉自己感受,那样穿鞋是错的,会不舒服,自然就改正错误。
没有爸妈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受伤害,但过度保护是我们常常不自觉就会出现的行为。在明知道孩子会犯错,大人是否还舍得让他吃亏呢?这对大人是一个考验。
虽然罗罗很认可自然后果法,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吃过的亏才记得清楚,但有些事情此方法不适用,比如下面这些情况。
①孩子生命受到威胁
一个孩子跟家长外出,非要在电动扶梯上跑,结果摔倒了,手被卷进去了。后来送医院也于事无补,右手手指因坏死被截肢。这种后果谁都不能承受。这种不能让孩子试错。
②孩子的行为会伤害别人
六六小时候有个阶段乱扔东西,罗罗告诉她,会伤到别人,她自己说不会。有一次六爸假装被她打到,偷偷把自己额头搓红,让她看。说:六六差点把爸爸眼睛砸伤,砸伤眼睛就不能带她出去玩了。六六马上知错,以后基本不乱扔东西。
不能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不能伤害别人。类似这样的事情都不能让孩子试错,因为生命是脆弱的,而且只有一次。
③孩子自己没意识的问题
小孩爱吃垃圾食品,爱看动画片,玩游戏。他们在这些事里能找到极大乐趣,如果家长放任自流,让他承担自然后果,那肯定不行。他只会越玩越兴奋,所以大人该出手还要出手。
大人在世界上生活的比较久,积累了很多的人生经验。有时我们很想直接告诉孩子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而避免他去犯错误。
但是要知道,自己的经验无法代替孩子自己走一次弯路的体验。只有他自己摔过坑,他才知道这里有个坑,我下次要绕过去。这才是他的成长。
所谓“自然后果法”中的自然,就是让孩子适应自然规律成长,做得好有奖励有好处。做的不好,自己就要承担后果。
在一些小困难面前,放手让孩子摔跤,是为了他长大后,避免在一些大的选择面前走错路。也为了他能顺利应对复杂的生活,这才是自然后果法的要义与目的。
家长应在安全的范围内尝试对孩子放手,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只要孩子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下次能够借鉴,就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