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人把做切粉当作一件大事,像过节一般,一家人老老少少都欢天喜地的忙碌着,全家都洋溢着洋洋的喜气。轻快的步子,忙碌的身影,简明的语言,微笑的脸庞,见了谁都欢喜,尤其是孩子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最是自豪的了。
做切粉必是早先一天做好了准备的,一是必得把厨房清理清理,掏净了灶灰,洗净了大锅,担满了水缸,刷好了用具,备好了柴禾。这柴禾却有点讲究的,必得用松枝。松枝的燃火旺,在添柴加火的间歇里起火起得快,可见均匀的火力很是重要。
二是准备好了浆料。这功夫往往安排在晚上。晚饭后,左邻右舍都来了。乡下人勤劳纯朴,总是这样相互帮助惯了。于是,在一个齐胯高的木桶上摆好了石磨,大家围着石磨,一人一手把住磨柄开始了磨米浆。
米是自家产的好米,早用山泉浸泡好了,现在只需一人往石磨孔里加入即可。倘是做的切粉多,必得多摆一方石磨方可,因为这功夫是慢活,快不得的。磨盘一般是摆在自家的客厅里的。

大家边劳动的时候,嘴也往往不会闲着,那些永远说不完的乡间巷里的磕磕碰碰,丰年收成的繁繁琐琐,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正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活做完的时候,夜也深了,于是大家各自散了歇息,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呢!
第二日往往天矇矇亮的时候,孩子们还未早起,大人们早已起来忙活了。等到起来的时候,家里早就忙得不亦乐乎了。人进人出,搬柴禾的,担水的,放笪子的,揭粉的,各有各的活干,场面异常的热闹,但又没有一丝混乱。
其实起得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赶着太阳晒粉哩!粉是用笪子晾晒的。同村里往往每家每户都有八叶十叶的,做切粉时把大伙的都集中了,那就有好几十叶了,反正家门口是堆满了一墙了。
笪子必须放在架子上,架子总是搭在晒谷场上的,用长凳做墩,用粗竹竿或杉木做梁,在两端用绳子固定了,搭成半人高的架子,于是便可以晾晒粉皮了。
在这种日子里,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大人们满脸笑容的时候,意味着孩子们少挨骂。何况大人在忙碌的时候往往顾不上孩子呢!但有时候也会吩咐给村里哪位老奶奶送两条粉去的小差事,或者就是去架子边看着那些偷啄粉皮的鸡,要么就是使唤你去拿小用具吧!总之这个时候觉得自己也很受重视的。
只可惜做切粉的时候多不在假日里,所以多数时候也不是很自在的。且不说父母总在不停地催着快去上学,更担心那边迟到了的话必定被老师批评,就连见了同学也会觉得迟到的不光彩。
只这一点便觉得大人总是不讲理的,好不容易家里这般热闹的时候,还要让人依依不舍的去上学。于是,早上去学校的时候尽可能的迟去,中午回来的时候照样还要磨蹭一回。这样就连赶鸡的份也被意外夺去了,于是心情总要不舒畅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