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33134/1afed38e27355bb5.png)
鄙人小小化学生一枚,不是文玩大家。看着这些田黄章查了一些资料,算是学习的笔记吧。
把玩之妙在何方?洒脱散意的人们能够登上东山而呼号放歌,田黄石的雕刻设计或许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随性而散意。中国的古画雕刻往往会用意来塑造山水人物。曾经传说一个好的中医,能够通过一个人的笔触,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态,这其中并没有仪器的测试或者是生理化验。
对于这种存在而又不可琢磨的意,一个理性的化学生要开始它的小研究了。
田黄产于福建福州,传说乾隆皇帝做梦,梦见玉帝赐予他一块色泽莹润,颜色金黄的宝石,梦醒好久后便让大臣们解梦。
“想我大清盛世千百年,能人才子遍地,谁能与朕答疑解惑啊”?
正赶上乾隆皇帝兴趣颇高,没有人敢触一个皇帝的眉头。但这种情况下谁又敢说臣等不知。
还好一位官员反应速度极快,告诉乾隆自己听闻福建曾出石,于田地之下,色泽莹润,金黄璀璨。
巧了,正好对上了。田黄在代理人玉皇大帝,市场策划某大臣,业界大佬乾隆打造成了传说中的一两田黄一两金的地步。由于田黄石没有固定的矿脉,分散在田黄产地,并且逐年开采,一两田黄比金子会贵的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33134/c8257c2b12c71b0f.png)
也赖田黄石自己争气,作为一枚承载着一个人雅兴的收藏章,田黄占尽了六德:细、洁、润、腻、温和凝。在雕刻和抛光后田黄石会更加润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33134/fc210039b20740ca.jpg)
田黄石属于较软的石材,这对于印章雕刻是很有利的。田黄石整体有透光现象,这是因为田黄石内部的分子结构结晶度较小,或者是产生了轻微的细晶。在石材内部存在一定量的红色条纹,由外到内逐渐变浅。可见红色纹理是后天浸入的。河流中铁成分在氧化后会形成红色形状,天安门城楼墙壁的上色就是采用铁红色料。
在河水的冲刷下,田黄石失去了大部分的棱角,由于低晶体结构,田黄石的表面手感不发涩,就是表面细腻不粗糙。感觉就像一块凝脂一样从里向外浸油。
目前造假工艺频现,作为一个高分子学生,还是能从一定角度上来猜测造假工艺的。我骄傲。
造假顾名思义,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忽略时间成本,也就是单位时间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正常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田黄矿料。比如说玉石造假往往会采用我们常见的人造大理石工艺,也就是大理石粉和热固树脂混合塑性。在对透明度要求较高的珠宝玉石中,由于石料自身晶度会高一些,手感和透明现象不好,会采用酸腐蚀来减小晶粒尺寸,之后再用树脂填充酸去除石材中杂质而产生的孔洞。
当然我们也不会随身背着一个年代测试碳14仪,来检测时代特征,但是时间积累确保了石材内部结构的缓慢变化和石材生长矿物的缓慢吸附,而短时间内制称的造假品品会有所差别。当造假品逃过人们五官感念和经验的判别后,造假也就成功了。
田黄占了福、寿和田(富)之意,润色可爱,手触不涩,虽然有高身价,一两一斤金,但是平易近人,可真谓是印章界的小可爱,光看图片就会挠到心中的痒点,我想也有一块。
算了,还是用树脂合成一块吧。考验技术的时候到了。
下期不见不散哦。
进击的化学生绝不认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