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此心得属所有参与读书沙龙伙伴的集体智慧及个人感悟结果,与同修伙伴的沙龙总结不冲突,欢迎亲们的精彩总结分享。感恩伙伴们持续精进和精彩分享,祝福亲们。
感觉:和平——喜悦
一、同读经典
1. 离相寂灭分
2.《传习录》陆澄录 十三、十五段
二、沙龙收获
(一)离相
1.涕泪悲泣。听闻正法,为何悲泣?喜极而泣、恍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佛、修行到一定境界后情绪体变薄,易触景生情、同体大悲,随顺流经即可。
成不成佛与佛陀在不在世没有关系!
2.人类所有言行的终极目的:离苦得乐,幸福自在。
3.心灵的学习——明心见性——消业——中和
4.忍辱。佛陀成佛之前的五百世做忍辱仙人。忍辱波罗蜜,堪称第一波罗蜜,因忍辱就是体验流经,就是格物致知,就是接纳一切。
体验苦,演苦相,理解众生的苦,生怜悯心,随感而应,发愿把众生从苦中拉出来,又不着苦相、众生相,即是菩萨、佛,境不转心,自在体验。
打坐腿疼:因嗔恨心太重,我也是,屁股、腿都疼的浑身冒汗。时时觉照,随时清理,如日照冰,终将消融,回归柔软,温润自在。
5.信解受持正法,则功德无量,幸福自在。为什么呢?因这样的人无四相,不著相。为什么不著相呢,因为本身就没有相。佛经中常见“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名字即名相,凡叫得上名字的都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就离一切苦,就可成佛享极乐。难道我们不是佛吗?
得闻正法,不惊不怖不畏,特别稀有:因无我。
每个人都会离开,向佛学习,如如不动的安详离开
佛法特点:一立即破,一破即立,不断突破有限,回归无限,显化无限,实证本自具足圆满。
6.认识事物规律:现代人习惯了科学的求证方式,一般都是解-受-持-信,佛法却需要信-解-受-持,因为无信不入,直至深信不疑,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方能享受佛果----幸福自在。
高人都是信解受持。2017年12月4日,马云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我们这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我们相信它是未来,我们看见它是未来,我们把它变成未来,这个才是转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东西。”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到一定境界后便向通了。
7.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干嘛不演的精彩一点呢?
相就是粉墨登场,我们都是演员,勿挂在剧情里,离相即可离苦得乐,自在丰盛。我是导演、编剧、演员,借假修真,游戏人生时,知道扮演的角色是假的,知道本身是真的。面对苦情,有角色扮演意识就可出离苦。
8.《力量之源》要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喜悦富足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①感恩已有:破过去的限制
②梦想当真 不管外在怎么变,相信不变,自信不变,实现不了也不吃亏。佛慢不可无,我慢不可有。创造梦想——锚定梦想——成就人生、成就孩子。
感恩所有 梦想当真 演出精彩 耍出境界 ——20181117读书沙龙心得(二)《传习录》阳明先生解答弟子关于孔门言志的疑惑——知行合一,耍出境界
1.君子不器:有人夸孔子多才,孔子说:多乎哉,不多也。认为能力多不过是多功能器具,还是“器”,还是不明真相的小人、凡夫。由此可知孔子不追求多才多能,而是注重心性修养,认为人不应该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局限于某一方面的人才,而是无限的存在,素其位而行,无如而不自得其乐。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认为君子在困境中也能如如不动,固守天理,合道生存,小人身处困境,就会心被境转,胡作乱为。对于困境,孔子和很多明心见性的人的上师一样,都有过深刻的生命体验。孔子出身贵族偏室,3岁丧父,和母亲一同被父亲的正室逐出家门,15岁有志于学,17岁丧母,20岁开始做委吏管理仓库,27岁左右开办私人学校,30岁在鲁国站住脚,三十而立,35岁鲁国内乱出走齐国,37岁被齐国大夫所迫回到鲁国,48岁修著《诗》、《书》、《礼》、《乐》等经典,55岁开始周游列国多次遇险,68岁回到鲁国,69岁儿子孔鲤去世,70岁称自己“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年高徒颜回卒,73岁去世。一生跌宕起伏,却能固守天理、自在体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终至圣位。试问若不是固守天理,心怀梦想,自在体验,又有谁能经得起孔子一生这样的颠沛流离?若不是孔子穿透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游戏,又怎会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识频率和人生境界?又怎会成为“天纵之圣”、“至圣先师”的圣人呢?
3.知行合一,自在玩耍:孔门言志,前3个弟子的目标都在将来,都想用一技之长来实现人生价值,交换幸福。曾点却不着相,无论是鼓瑟还是春游,无时无刻不在“耍”,知行合一,享受幸福,当下就活出来了,因此深得老师孔子的赏识,说道:吾与点也。
追求幸福圆满的路上,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像曾点这样时刻活在喜悦当中的人。实际上时刻活在喜悦当中,自然会幸福圆满,因为内在决定外在,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莫不如此,随心而动、乐在其中。就曾点本人来看,表面上似乎在耍,实际上却是直达目的,以终为始,应境而动,随感而应,知行合一,乐享每个当下。尽管史籍对曾点的记述极少,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与举止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并有“鲁之狂士”之称,一生应该很幸福,被后世追封为“宿伯”、“莱芜侯”从祀孔子、“先贤曾子”。再看曾点的影响:曾点与儿子曾参(曾子)同列孔门七十二贤,儿子曾参16岁随曾点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参与编制《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孔子的高徒颜回病故后,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孔子临终将其孙子思托付于曾参,子思著《中庸》,被尊奉为“述圣”,后来子思门下又诞生了“亚圣”孟子,个个非凡。从中可知,曾点的耍在某种程度上,耍出了曾子、子思、孟子(孔门四配中的三位圣人),耍出了“四书”,耍出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儒家血脉,要说是耍,那也是耍出了大境界。何况人生如戏,我们本来就是来耍的,乐享当下,知行合一,游戏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落地方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喜悦富足为中心,以感恩已有和梦想当真为两个基本点。感恩顺境,安享当下,感恩逆境、随缘忍辱消业,格物致知,照破顺逆,随顺体验,突破限制性信念和现实幻象。梦想当真,信解受持,乐享当下,知行合一,游戏人生,演出精彩,自在玩耍,耍出境界,修齐治平,利益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