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读书好,尤其是当我们离开学校还能够读书、读各种类型的书,那是非常棒的。
有人说,长大离开校园,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也有句话叫做,“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似乎看起来读书是困难的,没啥用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从观念和方法上调整一下,让读书会变得简单、有用。
01 我们要明白在学校读书和工作以后读书,场景发生了变化。学校读书是学习基础知识,面对的是考试;工作后,面对的是工作和生活。场景发生了变化,读书的方式也要改变。我们现在读书,不必像学生时代那样,一字一句的记下来、背下来,而是从书中发现给自己启发的点,运用思维逻辑整合运用就好了。课本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锻炼了记忆、思维逻辑、表达的能力,可以说是为我们服务的基础知识,也为我们日后学习更多,提供帮助和支持。
02当我们遇到难题,面对未知的领域时,从书中寻找答案吧。书是一把钥匙,解开我们的困惑;是导师,鼓励我们向前。
03书不是高高在上的,把书当成工具,为我所用。
04没必要去读完一整本书,只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去读,思考和运用。我们每个人是有差异的个体,那读书有差异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05能把从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对你而言这本书就是有用的。哪怕只是一句话打动了你;哪怕只是能运用到那么一丁点,就够了。由一本书启发了新的思维,升级了你的认知,就是有用的。
学习是为我所用的,学以致用是关键。
学习者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初级学习者,认为读书是高尚的、纯粹的、纯知识性的。
第二种,高级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把知识类的,当做老师;把兴趣类的,当做导游;把致用类的,当做医生。
第三种,学习促进者,学到的知识用来升级自己,同时也能教会别人,影响别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
我们的大脑不是硬盘,读书不是为了知识的堆砌,而是选取当下对自己有用的去填充,整合自己的思维,学到、想到、做到。一点点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进化为另一个物种。
选书
用80%的时间读当下最需要的书,选择通俗易懂的,从学中到的知识马上就能应用的。比如工作、职场方面的书,第二天上班就能用的到。有好的反馈就会更愿意去看书,然后再去践行,形成良性循环。
用20%的时间去读那些“未来的你”要读的书。选取对标对象,也就是接下来自己想要到达的一个高度。
拆书
读书只是起点,最重要的是用书。
用书可以从笔记、复盘做起。笔记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来写: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书中的句子,称之为描述信息;二、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更深刻理解信息的含义;三、应用。确定自己的目标,行动起来。比如写成剪短、指令性的文字,贴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冰箱、厨房或工作的地方,提醒自己去做到。
学习成长的模式:
看书,是为了用书。比较好的模式是:看书——行动——反馈——再看、理解——行动,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只看不做,永远只是知道,无法内化为自己的内核观念。因为做到的人才能看到全貌,做到的人才拥有底气和静气,从自己内在生长出自我价值观体系,遇事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做到的人,再帮助别人做的更好,就更棒了!输入——输出——帮助别人,促进别人成长——再输入……
为我所用是最好的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