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标有二:第一,让你有文化的修养;第二,让你培养专门的知识。这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通识教育与专才培养。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表现为三点特色:第一,他有思想活动,以思想为根基,才能展示他的素养。搭建他的审美品位;第三,他肯定人生充满希望,如此才有改造未来的动力。
怀特海认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学习专门知识,以便进入世界可以知道立足安身,但是文化的修养可以引领他到们深刻如哲学、崇高如艺术的境界。教育的目的是引发创造力,要避免惰性的观念,并且教育一定要应用。怀特海说,一个毕业生一定要忘记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里面的条目,然后这时候他问自己学到了什么,那才是他真正所学的。爱因斯坦好像也这么说。
他认为在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应该分别属于浪漫期、精密期、展望期。
小学阶段叫做浪漫期。这时候孩子充满想象力、好奇心以及敏感度,所以要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们他多看一些卡通、童话、漫画,刺激他们的想象,让他们过得自由自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体育,一个是音乐。体育让他们身体健康,音乐让他们心灵和谐。这种观点跟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所说的非常类似。怀特海对柏拉图极为推崇,他说过一句名言,他说:“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脚而已。”
中学属于精密期。中学生在知识与行为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在知识上你没有打好基础,将来怎么进一步学习呢?在行为上必须严守纪律,重视合群以及社会规范。
到了大学的阶段称为展望期,要开始高瞻远瞩,把个人以及社会、群体、国家、人类、历史甚至宇宙结合起来。所以大学生不应该只是思考个人的问题,而应该放眼天下,这样才能够承接整个时代发展的使命。
那么教育的本质何在呢?怀特海认为在于宗教。他说,宗教是一种自然的表现,一个人只要对生命产生根本关怀,就会显示出宗教性,所谓根本关怀就是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内心对生命虔诚的尊重。这些不是教育所能学到的,所以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宗教上的敬意。
怀特海认为,宗教可以启发人的两大德行——责任与敬意。责任是要我们好好掌握生命历程的每一个时刻;敬意就要求我们,把整个时间与所有的存在都附托在现在的我们身上。
怀特海认永恒的、上帝是流变的,同样的真实。说上帝是一、世界是多,与说世界是一、上帝是多,也同样是真实的。说世界在上帝里面,或者说上帝在世界里面,也同样是真实的。说上帝创造世界,或者世界创造上帝,也同样是真实的。”怀特海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上帝或宗教,而是要凸显人的理性所了解的上帝只能抵达这样的程度。
人的边界越来越宽广,越来越自由。上帝的存在越来越远,原来的风雨雷电都是神,现在只是大自然的自然循环。我们有许多未知的知识、能力需要我们探索,从上帝手中夺取制空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