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逃不了,躲不掉。作为一个必经生老病死的人,如何充满勇气从容的、保持尊严的、平静的面对死亡就成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在这本书里,得了不治之症的老教授莫里,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之时,有过悲恸,有过纠结,而后是超脱。超出常人的冷静与对生命的思考。他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的活。只有经历了对死亡的思考才知道什么是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就像经历过失去才更能明白何为珍惜,更能明白活在当下就是对生命最好珍视。而对死亡的思考往往能让人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时光该做什么。
莫里教授在经历挣扎之后终究选择了坦然面对,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坦然接受别人的照顾,接受别人的看望。甚至将自己面对死亡的思考作为给学生的最后一堂课。他以这样的方式记录死亡,记录面对死亡的思考,记录一个将死之人的心路。他说他要向世人证明:“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生命不仅仅在于长度,也在于生命的厚度。一个浑浑噩噩过完一生的人,和一个知道自己要怎样活该怎样活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一个仅仅活着,行尸走肉,一个还在乐观的,还在创造价值的人即便死亡也终留痕迹。
星期二的约定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个将死之人最后的内心独白。也是学生们此后的人生终将面对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关于怎样活着,关于面对死亡,关于生活的艰辛,以及如何去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