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陷于和孩子的争辩中。而多数争辩源于家长自以为是的“我是为你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坚持在冬天的早晨让孩子吃热的麦片粥。她觉得:天冷要吃热的、麦片有营养。可孩子坚决不肯,孩子觉得:他不喜欢热的粥、更不喜欢麦片,希望吃点别的。
谁都不肯让步,结果妈妈生气地让孩子饿着肚子去上学了。
“我是为你好!”有时并不是真的为你好。
那这位妈妈如何做会更好呢?当她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时,应该询问原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他想吃的食物,并告诉孩子下次可以提前和她讲。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妈妈不用为辛苦付出得不到认可而烦恼,孩子不用为吃不喜欢的东西而纠结,拥有了愉快的亲子时光。
有时不是好争辩,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沟通。有效的沟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对于3-6岁的孩子,我们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呢,有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一、给孩子正面的能量。
刘墉说:我们长期用正面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会学会用正面的言语说话。
什么是正面能量?孩子不小心打破了玻璃杯,你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抱走,再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安慰孩子:"没有受伤就好。玻璃杯危险,下次需要的时候请大人帮忙,记住了吗?"
这就是正面的语言。这时候的孩子大概率会记住你的话,因为他感受到你的关心。
《正面管教》中说:孩子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反之,如果你看到孩子打破东西,不问青红皂白,先大声责备,再过去一巴掌,孩子大哭。你甚至接着吼他:“不准哭!”
试想这时候孩子心理会怎么样呢?大概除了委屈就是害怕。
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变得优秀。而正面的能量就是让孩子心理健康的法宝。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给孩子正面的能量。
二、积极的暂停。
《正面管教》中说:有时候“积极的暂停”已经足以中断有问题的行为。
什么是“积极的暂停”呢?
举一个我家的例子:我让儿子帮妹妹买了乐高,好几天都没收到货。原因是他付了款没加客服微信、填地址。
我知道后要求他赶紧把信息补全,可他忙着和同学聊天,不耐烦地说:“怎么这么烦,下次不要再让我买了。”
“现在重要的是把这件事做好,而不是遇到问题嫌麻烦。”我生气地回道。更多指责他的话想要溜出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没一点耐心、责任心......
亲子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都源于家长不能先暂停。
“积极的暂停”让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先不和儿子商讨这件事。过了一会儿,儿子估计也进行了反思,主动下和我说问题解决了,货后天发出。
“积极的暂停”它让人学会脱离紧张的氛围、反思自己的行为、积极地换位思考,让问题得到解决。
当然你不能指望一次“积极的暂停”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事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
三、响应情绪。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中讲,帮助别人从沟通中剥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点破和接纳对方的情绪。
3到6岁的孩子情绪容易失控,大哭大闹不停,这时我们只要问他:"你现在是生气还是很着急?"孩子就会立马安静下来。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他需要切换状态,审视、分辨自己的情绪。只要他从原先的状态中跳出来,就远离了"情绪地雷"。
如果我们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你会发现孩子则更生气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我们点破:"我知道这个时候你肯定很着急。"
其实响应情绪也是一种同理心,理解孩子,并和他站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积极响应孩子的情绪,跟你与亲子关系的和谐。
写在最后:
乔治·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其实只有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
只要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亲子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网友评论